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叔祖绶卿公之孩提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11
                叔祖绶卿公之孩提时代

                                       □ 吴厚智
    我家世居湖北省云梦县吴家台,其地位于县城西郊约里许,筑土为台,因而得名。台子周围绿树环绕,十几家村舍掩映在苍翠之中,四面又有环水,俨若小岛。一石板桥通往前面高家湾,乃全村出入必经之道。土台四周,田野一望无际,春天满眼翠绿,秋天一片金黄,凭台远眺,颇多胸怀开阔、心旷神怡之感!
    我的叔祖父绶卿公,讳禄贞,1880年就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我家先祖世代务农,清道光年间,始渐有人读书做官,在吴禄贞出生前的三十年内,出了两个进士,三人官至知府。然仍家道清贫,虽看重诗书,亦不废农事。
    绶卿公六岁时侍读于我的高祖父所设的家塾学堂里。据我的祖父(讳祺贞,禄贞之堂兄,1959年去世)生前告诉我,我三祖父(绶卿公排行第三)发蒙读书时就天赋过人,过目不忘。村上人都夸他聪明,因此尤为高祖父所怜爱。高祖父教学生极为严厉,对于自家子侄也不徇私原谅。当时祖父与绶卿公等同辈族人同窗共读,都最怕不能与先生应对而受罚挨板子,唯独绶卿公毫不在乎。每当高祖父讲授完毕,别人都摇头晃脑,苦吟不止,不敢有丝毫松懈,独绶卿公读读玩玩,并不当回事。有时他竟丢下书,到外面去玩耍好半天,而等到高祖父要背诵、回讲、提问时,同在学堂里的学生常常弄得瞠目结舌,不知所答,而他则倒背如流,应对端详,从来没有仓皇失色过。有一天,高祖父出上联嘱对,联曰: “春风催柳绿”,祖父等都凝神苦思,久无以对。问到他时,他却应声曰:“大泽起龙吟”。高祖父听罢大喜,并常以此语人,说云梦在楚王游猎时就是名副其实的大泽,这孩子必有奇志,将来定能作一番虎啸龙吟的事业。同时,高祖父又很忿忿不平地对高祖母说:“他(指绶卿先生之父,亦即高祖父之胞弟)的儿子怎么这样聪慧,我的儿子就这样笨呢?”高祖母还常为此暗中饮泣。
    绶卿公十岁时,其父(讳利彬)在武汉设书馆教书,合家遂迁往武昌。由云梦的白河口乘木船启行,至长江埠停泊了约半个时辰。他登岸玩耍,逾时未返,船家急不愿待,开船竟去。此处离吴家台约四十里,家里人都以为他见船启航,必返故里。船抵武昌后,家里人正准备写信回云梦询问,却忽见他飘然而至。一家人惊问他何以一个人找到这里,他说:“这还用问,一直沿着河走,自然就到了,船家还能欺得到我。武昌住处有街道名称和门牌号码,我虽没有来过,但父亲的信封上写得明白,一问就知,这也难不住我。那渡船爹爹让我上船过江还不要我钱呢。”他边说边从衣袋里掏出信封,那一副神态自若、从容镇定的样子,俨然若成年人。
    这段时期,绶卿公过着较为平稳的求学生活,他喜爱格致学(科学知识),喜阅兵书,在父亲辛勤、严格的培育下,他的思想、学识、武术以及诗词、行草书都有较大长进。他还自取别名“梦泽雄”,可见他少年时的雄心壮志。可惜三四年后,绶卿公的父亲逝世。其父离世这个变故给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家境日益艰难,仅赖其母做些缝补浆洗活路维持生计,有时困窘到揭不开锅。因而绶卿公十五岁时就与堂兄祺贞一同入湖北官纱局棉麻厂当童工,完全是为了寡母幼弟、养家糊口。不料上工以后,工头袁某(由上海某纱厂请来的技工)仗势欺人,对童工百般虐待不说,而且终日调戏女工,其人实乃一地道上海流氓。绶卿公对此看在眼里,恨在心上。一天放工时,袁某拦在大门口,以检查为名,对女工当众搜身,肆行侮辱。他几步抢上前去,一言不发,就乘袁某俯身搜查之际,一边一个耳光,打得袁两腮发红,晕头转向。那袁工头定下神来,见是一个小童工对他无礼,正要动手行凶,路经门口的男女工人,齐声高喊:“打得好! 打死这个畜生!”工人们一时蜂拥而来,那流氓工头看见人多势众,自己又丑行败露,不敢公然对抗,只得悄悄溜走,寻思他日伺机报复。哪知这个“胆大包天”的小童工竟一去不复返,他永远也没有等到这个报复的机会。当天回家路上,绶卿公就忿然对堂兄说:“这地方真不是个人的世界,那姓袁的是个十足的老混蛋!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受他的欺压,更不愿看他的兽行。明天我就不来了,你也不要再来了。”于是,他们兄弟俩就这样结束了苦难的童工生活。
    光绪二十一年(1895),绶卿公十六岁那年,湖北成立工程营,招募新兵。那时清政府遭英、法等外敌侵略,连吃败仗,割地赔款,国耻重重,当时一些稍明时势的青年人,都怀有朴素的爱国救亡思想,但究应如何救法,则一般还是极为模糊的。绶卿公虽因家贫失学,但仍自学甚勤,加以资质聪慧,因此进步神速。他平时最喜欢读熊襄愍(熊廷弼)文及岳武穆(岳飞)词,每高吟至“靖康耻,犹未雪”句,即持棍当剑,起舞于庭,慨然有“还我河山”之志。他对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边疆,也深为向往。且绶卿公自幼就偏爱舞棍弄棒,一根丈余棍棒在他手上,被舞得眼花缭乱、密不透风,他名之为“吴门神棍”。一闻招兵消息,他就极力怂恿堂兄和他同往报名应募。招兵的营官见他年龄尚幼,不肯收他。他就大声抗争:“春秋战国时代,就有童子汪漪执干戈以卫社稷,如今外敌入侵,国势濒危,正是用人的时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有志救国,怎么不准我当兵呢?”营官见他人小志大,就破格收留了他。入营后,他益发勤学苦练,学术兼优。第二年成立武备学堂,他被挑选入学。再过两年,选送留日学生,他又以成绩优异入选,且是其中最年少者。东渡日本,绶卿公年方十九,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骑兵。从此,吴禄贞接触到先进科学知识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论,开始了他崭新的生活及伴随他一生的革命征途。
    先叔祖父吴禄贞乃辛亥革命英烈,少年从军,求学东瀛,建业边疆,跟随中山革命,孰料义旗未举,被袁世凯遣人刺杀于石家庄,并割去首级请赏,至为惨烈,年仅三十一岁。以下拙作忝诗一首以是纪念。

                                   鹧鸪天·怀吴禄贞
    三楚狂飚卷赤云,少年壮志赋从军。三千铁骑驰边帅,十万珠玑缀汗青。
    风猎猎,马嘶鸣,一掷头颅动乾坤!百年回首奠辛亥,叱咤风云有此君!
    (作者为武昌民革党员)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