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正文

关于加快我市都市戏剧产业发展的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12


                                                       关于加快我市都市戏剧产业发展的建议
                                                                             □ 市委会


        一、我市发展都市戏剧产业的三大优势
        都市戏剧是以音乐剧、都市话剧、歌舞剧、时尚戏曲等为主要样式,表现社会现代生活,融合艺术、科技与创意的一种都市艺术形态,也是与现代商业商务相伴而生的一种都市创意产业。发展都市戏剧产业,既是我市艺术之城的重要任务,也是武汉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的有力推手。目前我市已具备发展都市戏剧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现实可能,具体而言,我市发展都市戏剧产业具备三大竞争优势:
        1、市直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为我市都市戏剧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优势。按照中宣部、文化部关于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要求,2011年7月我市成立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全市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目前,武汉京剧院等6家转制单位已经完成了清产核资、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法人、工商登记注册等各项工作。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将市直文艺院团推向了市场,为我市都市戏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2、戏剧人才的提档升级为我市都市戏剧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优势。在人才引进方面,我市打破体制和地域限制,不惜重金引进、聘请了关栋天、刘鹏等著名表演艺术家,通过引进一个人带动一个团、演活一部戏、带动一个艺术生产项目。在本土人才培养方面,2011年以来,我市1人获得中国戏剧“二度梅”,1人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1人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1人获得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美声组优秀奖;68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优秀人才奖。
        3、精品剧目生产的传统优势为我市都市戏剧产业发展提供了产业优势。自改制以来,市直文艺院团新创作剧(节)目30余台,荣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在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汉剧《宇宙锋》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京剧《水上灯》获得第六届中国京剧节金奖;话剧《裂变·1911》获得第八届中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剧目奖。
        二、上海现代戏剧谷对我市发展都市戏剧产业的启示
        虽然我市发展都市戏剧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整体上看,武汉地区戏曲演艺市场发育程度整体还比较低,都市戏剧产业面临着演出市场不成熟,市民文化消费习惯未完全养成,市直文艺院团赢利能力偏弱等诸多困难。近年来,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迅速崛起,这为实现我市戏剧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有效经验。
        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是2009年正式启动的上海重大文化产业项目。2009至2014上半年,现代戏剧谷总共呈现184台资助剧目、2800余场演出,吸引超过百万人次走入剧场,观摩各类戏剧演出。考察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迅速崛起的发展历程,对我市都市戏剧产业发展具有三点启示:
        1、发展都市戏剧产业必须注重市场的培育。通过建立与戏剧观众的常态互动机制培育市场是现代戏剧谷迅速崛起的重要经验。2010年起,现代戏剧谷就以“戏剧化生存”“社区戏剧教育”、“白领戏剧节”等活动为载体,让戏剧名家进社区,进楼宇,开展公益性的戏剧普及和教育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商务白领了解戏剧艺术,体验戏剧魅力。2011年,又以“市民戏剧节”活动为载体,推出让普通市民有机会参与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体验项目——市民剧场。2013年 “市民剧场”升级为上海市民文化节话剧大赛。
        2、发展都市戏剧产业必须注重品牌的建设。现代戏剧谷的初期推广是品牌化的运作方式,主要是依靠三个依托:一是依托壹戏剧演出季聚集演出资源。演出季是戏剧表演艺术行业最核心的专业运作方式,为强化演出季平台的影响,上海市采取在静安寺广场建立现代戏剧谷戏剧墙与戏剧地标等方式,确立戏剧在城市商业中心的位置,加快促进现代戏剧融入都市生活的步伐,让看戏剧演出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重要选择和消费时尚;二是依托《壹戏剧》专辑建立戏剧资讯平台。通过将《壹戏剧》包装成上海本土时尚杂志,实现商业与戏剧、戏剧与品质生活的融合与互动;三是依托壹戏剧大赏提升现代戏剧谷产业地位。与壹戏剧演出季相比,“壹戏剧大赏”颁奖盛典,是现代戏剧谷对一年华语地区商业话剧所做的精炼有力的总结。壹戏剧大赏面向华语地区,通过“专家意见、传媒观点、大众视角”三种票选方式,评选出年度大戏、年度人物、年度最佳制作人、年度男/女主角等十余项大奖,表彰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和突出成绩的艺术家、艺术机构、演员等。
        3、发展都市戏剧产业必须注重金融的支持。戏剧文化要成为产业,一定要有生存发展的机制,要有盈利模式。传统的公益性扶持、小额赞助和出售冠名权等不能满足都市戏剧产业发展的需求,而创新的突破口在于和金融资本结合。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建设中,根据中宣部等《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委宣传部、市金融办会同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保监局等 11 家单位于 2010 年 7 月发布了《上海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积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发债以及股权投资基金入股等方式来进行直接融资,培育专业评估机构、扶持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加强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促进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等多项举措,实现了都市戏剧产业与金融资本全面对接。 
        三、加快我市都市戏剧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坚持市场导向,释放都市戏剧产业活力。培育壮大都市戏剧产业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市直文艺院团与民营文化资本的合作,通过有效整合双方优质资源,调整原有的要素组成格局,推进市直文艺院团完全摆脱旧体制下的思维定式,适应市场能力,进一步激活市场、资本、资源、技术的创造活力,培育壮大一批都市戏剧骨干企业;完善都市戏剧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依据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明确都市戏剧产业的引导和扶持方向;发挥政府在推动都市戏剧产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搭建都市戏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可借鉴上海现代戏剧谷经验,建立戏剧演出季平台、戏剧资助平台、戏剧资讯平台、戏剧评奖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等系列功能性公共服务业平台,优化都市戏剧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加强都市戏剧产业体系建设,以优秀的剧本创意为基点,充分整合出版、动漫、影视创作等相关行业资源,进一步丰富、创新戏剧产品形态,进一步拓展都市戏剧产业发展空间。
        2、坚持品牌导向,集聚都市戏剧产业优势。全面整合武汉地区的戏剧资源和剧场资源,打造武汉都市戏剧演出季,以戏剧表演艺术行业最核心的专业运作方式推动武汉都市戏剧产业发展。以江花奖为基础,对照美国“托尼奖”,将江花奖打造成高水平商业戏剧奖项,扩大武汉都市戏剧产业影响力,确立武汉都市戏剧产业领域在中部地区的标杆地位。实施戏剧广告专项扶持计划,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公益广告资源,在报刊、杂志、户外广告、电视等大众媒体播放戏剧广告,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引爆武汉戏剧市场,让去剧院看戏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设立公益性戏剧专项扶持基金,研究制订《武汉市都市戏剧资助管理办法》,资助具有较高艺术品质和戏剧个性、反应当代特征的原创剧目、本土首演剧目、中外交流剧目等,为都市戏剧产业发展营造优质的城市文化生态。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戏剧家下到社区、走进课堂、进入写字楼,通过戏剧家讲座等互动形式,开展戏剧教育,拉近戏剧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利用现有院线资源,策划系列戏剧体验活动,让戏剧成为百姓城市文化消费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抢抓移动互联网新机遇,以O2O营销、全媒体传播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我市都市戏剧产业的品牌效益。
        3、坚持资本导向,推进戏剧与金融业全面对接。研究制订《武汉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为金融资本对接都市戏剧产业提供政策保障。依托市文化发展投资(集团)公司投融资平台,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以政府牵头,企业注资运作的方式成立武汉市都市戏剧产业投资基金,推动都市戏剧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良性互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发起组建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机构投资者。充分发挥资本信贷市场作用,推进银行业全面支持文化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的金融产品,巩固和深化现行合作机制,加大信贷投放,创新授信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引导文化企业科学利用期权、期货等多形式金融衍生品。发挥天使投资在都市戏剧产业中的独特优势,建立都市戏剧产业众筹融资平台,进一步丰富对本土原创戏剧的金融支持。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