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尽快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建议
□ 王和瑶
当前,全国上下正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全社会一致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需要,是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需要;人民群众高度赞扬这是一次教人向上、催人奋进,促进人们思想变革的重要教育活动。
这次教育活动呈现出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但我们还需特别关注的是,中小学生是必须参与的社会群体。首先,应该建立预见性思维。到本世纪中叶是中国实现强国梦的关键时期,这一代人正是这一时期的建设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则显得尤为重要,抓住了他们的今天就抓住了中国的未来。就武汉市而言,实现“2049”宏伟战略目标,这一代青少年正是未来35年间的中坚力量,他们将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更是传承者。其次,应该遵循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年龄特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开始萌芽或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阶段,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敏感期,具有颇强的可塑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及时对他们加强正面引导,积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无疑是学校立德树人的最佳教育契机。其三,应该弄清中小学生价值观现状,在当今价值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千差万别,而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无不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性。就整体而论,大部分中小学生对诚实、节俭、合作、守信、尊重他人、责任感、维护国家利益等价值观表示认同;但从个体来看,他们对价值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甚至带有畸形倾向。原因有二:一是应试教育在客观上把学生们引向了用个人奋斗取得个人价值的歧途,“个人奋斗”本无可厚非,而在于以脱离了社会价值的“个人奋斗”所换取的“个人价值”则一文不名。二是学校德育教育不是苍白空洞说教就是被频繁挤占,明星偶像几乎占住了学生全部的课余文化生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一项关于“偶像”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中小学生最崇拜的偶像是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仅2.3%的中小学生以科学家为偶像,与之相比商业精英更受崇拜,乔布斯、比尔·盖茨、李开复等创造商业神话的人物倍受尊崇。崇拜名星偶像、商业巨人并无过错,其中隐含着这部分学生价值取向的偏离才是问题的关键。
面对当前中小学价值观呈现的潜在扭曲现状,急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领导重视,全市整体推进
我市要尽快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全面部署,作出决定。以“敢为人先”的武汉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走进中小学校的活动率先在全国开展起来,使之具体生动地融入教材体系,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校园文化以及社会实践、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建立督查专班。组建一支由市教育督导室牵头,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青联、市学联为成员单位的督查领导组,负责对全部中小学该项活动的指导、检查与评估。
二是创新评价体系。乘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东风,彻底转变应试教育以升学率为评价标准的陈旧模式,切实确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内容纳入办学水平评价机制。
二、编印教材,充实教育内容
一是全市统一编写通识教材。所编教材要适应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力戒空洞说教,以浅近平实的语言阐发深刻的道理,循循善诱,由浅入深,使学生真正懂得我与他人、小我与大我、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二是各中小学自编校本教材。学校自编教材宜采用身边的人和周边的事为内容,可以是学校、社区、家庭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是发生在武汉的感人事件,如为制暴挺身而出的城管副局长姚卫星,舍身解救被劫持者的全国英模谭继雄,小处方治大病的白衣天使王争艳,以接力传递真情的信义兄弟孙东林等英雄个体以及接“人链”勇救落水者的英雄群体。用这些英模人物诚信守职,体现自我价值的生动事迹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三、夯实基地,拓宽德育渠道
一是发挥主课堂的渗透作用。利用好思品课、政治课、语文课等与思想教育密切相关的学科,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其要将市编教材和校本教材内容纳入班会课的教育活动中,有计划地设置与这些教材内容有关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展开讨论,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是发挥第二课堂的主体作用。学校要切实占领学生课余活动的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用故事会、演讲会、板报、专刊、绘画以及文艺表演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力求形象直观、学生喜闻乐见,以不增加学生过多的负担为基本原则。
三是注重总结经验。各校注意发现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的人和事,认真总结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以便进一步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带动性的长效管理机制,亦可为德育教育督导评估提供依据。
四、各方联动,形成社会氛围
一是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交流合作,多渠道搭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的教育目标。
二是动员全市各大媒体都来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活动。媒体要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最大限度地避免播放或刊载青少年不宜的负面信息;要经常举办与教育实践活动相关的论坛、访谈、讲座及形式多样的文娱节目,使中小学生成为媒体的常客;还要不断地深入到学校、社区、家庭询访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动态,真正成为正确舆论的宣传者和引领者。
(作者为汉阳民革原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