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正文

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与科技融合 力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5
        关于加快武汉市文化与科技融合 力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建议

                                          □ 高正浩

    文化是21世纪最核心的话题之一,也是城市进步的灵魂。围绕建设“文化五城”和国家创新中心目标,如何推动武汉市文化与科技大融合,积极探索文化、科技、产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去年,我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4.08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从业人员25.23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5.38%; 从事文化产业及相关活动单位数共11574家,其中法人单位2414家、产业活动单位406家、个体户8754户。文化创意产业已经从一个稚嫩的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产业结构不佳,产业规模不大
    文化制造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占比重过大,而在文化服务业中,传统的演出业、音像业、图书报刊业等仍占有绝对优势;设计服务业、动漫和网络游戏业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起步状态,基础较薄弱、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集聚度偏低、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偏小。
    2、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融合不够
    一方面没能适时实现“三个转变”(即产业投入没有从事业性投入向产品研发性投入转变;文化资源没有实现产业化的转变;没有从依靠优惠的政策扶持向优良研发环境打造转变)。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在汉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较多且均具一定的研发能力,但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
    3、产业基础薄弱,投融资体制不完善
    我市动漫游戏业、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工艺美术业等为日常文化生活消费服务的行业发展相对较快,而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传媒、广告、会展、创意设计等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在18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工程中,文化生产性服务业占了绝大多数。有些园区或项目,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处于产业的低端。有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属高投入、高知识型产业,但其沉没成本及投资风险也较高。而我市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多元性、使文化创意企业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和获得合理回报的投融资机制。
    4、文化创意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品牌效应不高
    武汉市虽然已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的新兴文化科技创意企业,但整体数量、科技含量、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品牌影响力等,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难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化整体水平的提升,没有形成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传媒集团。
    二、推进武汉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1、科学规划、产业联动,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新兴产业发展。应科学调整《武汉市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以“融合创新”为切入点,就文化与科技融合机理、产业转型、产品创新、社会影响、政策环境、战略路径等几大问题展开规划研究,构建文化科技创意产业理论体系,并从政策上和产业上对武汉文化产业发展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
    2、创建武汉市文化科技研究院,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进程。创建武汉市文化科技研究院,凝聚整合市内外研究力量,积极承担各类课题,在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社会服务、国际交流、项目开发、校企合作等方面争取更大成果。文化科技研究院在定位上,一是应重点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创新,在若干优势领域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持续增强文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应助推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国门。鼓励文化创意产业机构、企业等积极开展国际项目合作,并通过参与国际性的展览、展示、学术交流和国际奖项的评选,积极推进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
    3、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研发力度。应发挥武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较多和人才相对集聚的优势,着力培养设计服务、广告会展、广播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制作等领域的兼具创意与科技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应积极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高级人才研修班,培养具有创意战略眼光的高级经理人。应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来汉工作以及创业。同时,应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创业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构筑文化科技创新产业人才高地。此外,还应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保障创意主体的合法权益,不断激励其创意热情。应通过数字版权,保护核心技术,保护数字出版物的知识产权,重点突破DRM系统的体系结构,加大对数字内容加密,身份证识别,密锁管理,数字权力转移的研究,加强对数字版权描述、数字内容交易和数字内容使用的审核技术的管理。
    4、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体系,加强文化市场和中介机构建设。应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以先进的科技水平、多样的艺术形式、健康的文化内容、现代的产业功能为发展主线,集中培训、研发、孵化、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推动配套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应针对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需求,建立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实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各类共性技术平台向文化创意产业开放。此外,应拓宽创意设计交易市场,支持在新一代通信系统中,开展创意内容和信息服务,推动优秀文化创意作品传播。
                                                                (作者为桥口民革副主委)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