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伴手礼促进文旅消费
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
金 婵
许多游客在外出旅游时都会在当地购买地方特色小吃或纪念品作为伴手礼赠送给亲朋好友。2020年第17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就评选过武汉十大伴手礼,近期在市文旅局指导下,市旅游协会再次组织评选出新一批的武汉十大伴手礼,种类涵盖武汉特色小吃、糕点和文创产品。高质量的伴手礼不仅能够直接促进文旅消费,更是推广旅游目的地文化和特色的重要传播媒介,对于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够起到花小钱办大事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市对武汉伴手礼的文旅开发利用,还存在营销创意水平有待提高、宣传方式有待丰富、个性化服务有待拓展、品牌忠诚度有待增强、产业链协同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是深化创意营销: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沉浸式购物体验。注重文化符号融入伴手礼的设计制作,将“十大伴手礼”与武汉的文化、历史和旅游景点进行深度融合,赋予每一件伴手礼鲜明的武汉文化印记。例如,将黄鹤楼、长江大桥、武大樱花等标志性元素巧妙融入伴手礼设计中,使游客在购买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城市文化底蕴;策划主题文化活动助推出圈,举办各类以“十大伴手礼”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展览、讲座等,如“武汉非遗文化节”“江城礼物创意市集”等,让游客在选购伴手礼的同时,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增强购物的趣味性与互动性;采用情境式营销,在各大旅游景点、商业街区、酒店等地设立“十大伴手礼”主题店或专柜,营造具有武汉特色的购物环境,通过视觉、听觉、味觉等多感官刺激,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购物体验。
二是加强线上推广:运用数字化手段,拓宽市场触达面。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布“十大伴手礼”的精美图片、短视频、故事特辑等内容,借助KOL(关键意见领袖)、网红的影响力进行口碑传播,引发网友关注与讨论,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好感度;与携程、马蜂窝、去哪儿网等知名旅游平台深度合作,将“十大伴手礼”纳入武汉旅游攻略、路线推荐、特产指南等栏目,精准对接目标消费群体,实现线上导流线下消费;推出专属的“武汉伴手礼”APP或小程序,集成产品展示、在线预订、导航指引、优惠信息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一站式购物服务,同时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推送个性化商品推荐,提升转化率。
三是打造定制化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提升消费满意度。基于大数据分析,根据游客的浏览记录、购买行为、兴趣标签等信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伴手礼购买建议,确保推荐的商品既符合个人喜好,又能体现武汉特色;针对高端消费群体,推出“十大伴手礼”定制服务,如定制款式的汉绣丝巾、雕刻有游客名字的木雕摆件等,满足消费者追求独特性与纪念价值的需求;考虑到不同消费层次的游客需求,对“十大伴手礼”进行精细化分类,设置不同价位的产品,确保每一位游客都能找到符合预算的满意之选;针对游客旅游放松希望减轻行李负担等痛点需求,提供现场体验、邮寄到家、定时发货等贴心服务。
四是创造文化体验消费场景:深化情感链接,增强品牌忠诚度。与非遗传承人、手工艺工作室合作,开设汉绣、剪纸、泥塑等传统手工艺体验课程,购买特定伴手礼的游客可免费或优惠参与,亲手制作具有武汉特色的纪念品,深化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对于包含地方美食的伴手礼,如热干面、鸭脖等,开设烹饪工作坊,让游客在专业厨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地道的武汉美食,体验舌尖上的武汉;定期举办“十大伴手礼”背后的故事分享会,邀请设计师、匠人、企业家等亲临现场讲述创作历程、工艺技巧、品牌故事,让游客在聆听与交流中,感受伴手礼承载的城市记忆与人文情怀,增强对品牌的归属感与忠诚度。
五是强化产业链协同合作:打通上下游,做强伴手礼产业链。与武汉本地的食品加工、工艺品制造、文化创意等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新品、优化供应链、共享销售渠道,形成“十大伴手礼”产业链协同效应;与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非遗保护中心等文化机构联手,开展联名产品开发、文创IP授权、主题展览等活动,提升“十大伴手礼”的文化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在热门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服务场所设置“十大伴手礼”销售点或自动售卖机,实现旅游资源与商品销售的有效衔接,提高游客购买便利性。
(作者为东湖高新民革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