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官员须调正“公共外交”尺度
□ 沈翠英
3月19日,萨尔茨堡,这个已经和上海市结为“友好城市”的地方,再度与环境、气候极为相似的黑龙江省缔结良缘,这是我国地方政府与国外地方政府建立的第1872对友好城市(省州)关系。如果按照每一对友好城市每年互访一次来计算,平均每天可能有五个团次的地方省市对外访问。然而,地方政府在“友城交往潮”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碰到“不友好”的来访者,或出访时遭遇“不友好”情况时,应如何处理和应对?将是在把目标瞄准国际化后,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官员必须思考和面对的新课题。
一、“友城”交往推动地方科技、经贸、人文合作与交流
39年前,在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推动下,天津市与日本神户市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次年结为友好城市,从此开启了中国地方政府“民间外交”舞台。至此,我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台湾省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391个城市与五大洲130个国家的422个省(州、县、大区、道等)和130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省州)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各国际“友城”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大,城市和地区之间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基础上,加强了沟通、加深了对话与合作,尤其是一些国际“友城”在“项目”的支撑下,经贸合作和民间友好往来的内涵和空间不断丰富与拓宽,国际“友城”间的交往已从经贸交流拓展到文化、科技、卫生、教育等领域,不仅为地方省市的科技、经贸、人文合作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还为共同致力于世界各城市间和谐相处、经济繁荣,共同造福于各市人民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友城”交往给地方官员带来的烦恼与新考
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在与到访的南京市代表团会谈时,发表了“1937年‘南京事件’(日本针对南京大屠杀的表述)发生时,正常的战争行为是不可否认的,这也是比较遗憾的事情,但所谓的‘南京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歪曲历史史实的议论,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抗议。事情发生之后,更多的人开始追问,“南京市委常委兼政法委书记刘志伟有没有在会见时当面提出抗议?”、“在对方发表议论后还与对方交换了礼物”的做法是否正确?日本名古屋作为当年中日“乒乓外交”的发源地之一,且在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40周年,由日本政客重提“没有南京大屠杀这回事”的话题显然不明智,也是不合时宜的。在把目标瞄准国际化后,如何调正地方官员“公共外交”尺度,将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问题。
三、地方政府官员必须调正“公共外交”尺度
文化是21世纪最核心的话题之一,而城市往往又是一个社会新思想、新时尚、新价值和新观念的发源地。可以说,城市文化就是一座城市的DNA,它事关城市发展的根基和命脉,决定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从城市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带上了民族和地域特有的文化烙印。因此,21世纪国际“友城”间的合作交流应以文化为纽带。
1、加强对地方政府官员“公共外交”知识培训。公开资料显示,在对外交往方面,我国的地方政府官员几乎没有接受过“公共外交”培训。每年,外交部只对地方外事干部进行培训,但外事干部们的培训显然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国际化的需要,缺乏外事经验是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普遍现象。现在各个城市的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对外交往工作,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培训,让他们明确在新时期面临的新任务,他们的“双重身份”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方面,他们要体现出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他们也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形象。因此,地方政府官员补上“公共外交”这一缺课非常必要。
2、国际“友城”的建立与交往要量力而行。在地方政府的交往图谱上,国际“友城”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经济技术发达、资金雄厚型的“友城”,主要对象是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是地方政府想“引进来”的。二是互补性很强的双向合作型的“友城”,主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周边发达的国家。三是一些欠发达国家型的“友城”,也是地方政府“走出去”进行经贸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对象。“请进来”、“走出去”是地方政府一个相当现实的需要,国际友好城市网络所能起到的海外利益保护作用不容忽视。当下,三公消费中的“公费出国”现象被国人所诟病,限制出国显然很有必要。因此,建立友好城市不止于城市之间规模相近,关键在于有相似的特征,如果不具备建立友好城市的条件,硬是发展成友好城市,容易陷入有名无实的状况,因此,国际“友城”的建立和交往要量力而行。
3、地方政府官员“公共外交”要与国际“接轨”。地方政府官员在与国际“友城”交往中应适时、适度、适宜,调正“公共外交”尺度,言谈举止要与国际“接轨”。在交往中要尊重国际“友城”的民族、宗教习惯和民间风土人情及政界游戏规则、官场生态。在交流中要讲尊重、讲真诚、讲友好,彰显大国心态和大家风范。在有分歧或突发情境时,应在讲友善的同时,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摆事实、讲道理,批评对方要以理服人,做到有礼、有节、有度、有格、有尊严。
4、地方政府官员在“公共外交”方面可有所不为。如今各地方友好城市的合作内容已涉及到众多领域的交流,显然要求地方官员要拥有更强的国际对话能力,但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并不善交流,建议可把一些会交流的人推到前台去,不一定什么事情都要政府官员出国去办理。可由政府牵头,民间为主,搭建起“友城”人民心灵沟通的桥梁,委托一些更专业的中介机构或咨询公司去做,进一步推动国际“友城”交往向纵深拓展。此外,地方政府应该做好自己地方的事,一些大的事情可由外交部、领事馆、商务部来处理。
(作者为市民革专职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