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兆麟
继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之后,老旧小区改造,是满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又一重大惠民工程。
老旧小区,是一个比较宽泛且难以准确界定的概念,产生状况及原因极其复杂。城市中的一些居民聚居区,基础设施老化欠缺,居住条件逐渐变得恶劣,是路人都能感受到的一个都市斑痕。如单位小区,在小单位大社会背景下,当年比较匆忙简单修建的职工住宅区;原单位已经破产或者倒闭,以下岗工人为主体的员工宿舍区;隶属关系改变的企事业单位员工住宅,多数房屋已经出租或通过二手房交易不得不由街道社区接手管理。住户不多的微型小区,散状分布的“三不靠”小区,全都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对住房条件进行改善。它们是都市“新贫困”的集中体现,是困难群体较多区域,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难点与堵点,必须秉持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的理念,做好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并加大改造的力度,一个点一个点地把它们修葺改造成为宜居小区,甚至最美小区、特色小区。
一、深入调查研究,找准老旧小区的痼疾与痛点,着力解决那些长期困扰群众的民生问题,确保居住环境有大的改善。老旧小区痛点多多,痼疾或隐或显:屋顶墙面渗漏,水电气设施老化或不配套,下水排污系统毁损堵塞或跑冒穿漏串,供电和各种电气线路混杂紊乱,小区道路及进出通道消防通道存在隐患,小区与外部环境不协调不安全不便利等等,必须深入社区老旧小区,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问题找准了,改造的效果才能显现,加大改造的力度,才有方向和确切的目标。切忌修屋顶都修屋顶,修墙面都整墙面,不能消除小区痼疾与群众关注的痛点,花钱费力仍会招来责怪与抱怨。
二、多部门联动,借老旧小区改造的东风,主动发现和解决更大范围内的民生问题。城管、住建、民政特别是街道社区,应该搭乘老旧小区改造的顺风车,更多更大范围去发现和解决那些深层次的民生问题。如虽然我市已实现“一键通”,但不少老旧小区根本就不知道“一键通”是什么样子;外面与小区有交接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留下后遗症;雨季小区四周长时间滞水,与紧邻小区、单位的矛盾纠葛、利益区分问题难解决;业主请不起物业公司入驻管理,租户、外来务工人员等共性困惑等共同的难题;小区内小微企业、个体户与住户生存环境上如何和谐共生;缺少绿化、健身场地的小区如何与外面对接。方方面面的民生问题,需要更多的部门介入,需要更多的干部下沉,或奔波于规划、设计等职能部门之间,把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为底层百姓多干实事,提升他们的获得感。
三、做好宣传发动,创建老旧小区改造的资料库,留住城市的历史。老旧小区改造,事前要做充分的宣传发动,要让小区群众知道,请他们发声。改造前后,要尽可能留下影像资料和文字总结材料,以及完工以后小区下次改造的时间及重点楼栋的提示。改造成功的典型,要让媒体广为宣传。小区的旧名曾用名,原始地貌地理位置,哪位科技文化名人的故居,哪个断代产品的策源地,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的经过,小区的兴建史变迁史,尽量搜罗成为城市建设档案的底页。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仅靠高楼林立霓虹不夜难以成立,必须要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的内涵与标识。(作者为洪山民革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