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背景下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的思考与建议
吴朝霞
全科医生是一种医学知识掌握范围广,医疗技术综合性较高的新型医学人才,是提升国家整体医疗实力的突破点和必然选择。截止2018年底,全国经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共有30.9万人,每万人约拥有全科医生2.2人,全科医生缺口很大。若按照国际上每万名居民拥有5到6名全科医生的标准计算,全科医生远远不足,满足不了居民日常保健的需求。湖北省2018年出台了《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但全科医生人才短缺、人员留用困难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为此建议:
一、适应新形势,赋予全科医生新的地位和权限
全科医生应该是国家医疗体系的灵魂人物,贯穿着医疗体系的每一个环节,可以对医疗资源享有一定的分配权,同时有效控费。如将慢性病患者定点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家庭医生对其跟踪服务,进行健康干预及疾病防治,若三个月内门诊就医系统无家庭医生接诊记录,则医保待遇转为普通门诊,对于有长期外出需求的患者,必须有外出往返票据和家庭医生书写的相关证明才能继续享受特殊门诊就医报销比例。
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并合理激励
通过完善绩效考核体制,确保同工同酬,有晋升晋职发展空间;打破大锅饭,鼓励多劳多得,促进基层全科医生自觉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积极参与各级医院和市区的科研、竞赛等,在形成全科医生良性竞争的同时,提高社区的知名度及年轻工作人员的荣誉感,归属感,稳定员工队伍,提升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三、优化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
一是学习欧美等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及案例,总结符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如华西医院的全科培养制度,注重临床实践,在培养过程中强化全科医生的业务水平,协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就业观。二是进一步提升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目前大部分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进入临床实践是由专科医生带教,培养出的全科医生还是专科化思维方式,不能体现出全科医生的特点和能力,精准就诊,还是需要找全科医生。三是全科医生的培养途径,要从源头抓起,以高校开设的全科医学专业规范化培养为主,打造一支德才兼备、高素养的全科医生队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并想办法将优秀的全科医生下沉到基层,以精湛的医疗技术,承担民众健康守门人的责任,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效的分级诊疗状态就自然形成。
四、利用政策,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要继续推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参保人员合理就医,同时要有配套的监督机制。二是要通过电视、媒体等渠道宣传政策,从思想上让居民相信全科医生的能力,懂得“全科医生不是开药机器”,自觉选择基层,支持全科医生的工作,尊重全科医生。三是社区中心的定位应是“公益性”,“经济指标”不应纳入全科医生的绩效考核,要从财政上、制度上做足支持,让全科医生做好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作者为武昌民革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