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思践行 » 正文

重走黄孝战役路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28
重走黄孝战役路的思考
 
姚  惠
 
       黄孝战役
       黄孝战役是辛亥革命中最大的一次会战,革命军方面投入了来自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广西、安徽、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的精锐兵力3个军、3个支队、一个舰队共10余万人;清军方面投入了其最精锐的北洋六镇主力组成的两个军数万人。这一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大大超过此前的汉阳、汉口保卫战和革命军攻克南京的作战。这一战,是革命军最精锐兵团与清军最精锐兵团的一次决定性会战,它与当时全国各地的战役配合,最终决定了清王朝的覆灭。
       为了铭记辛亥革命中一次伟大的会战,武汉辛亥革命后裔一批人,沿着黄孝战役战场的遗址走了一遍,经过实地考察,感慨颇多。
       1、深感革命军的不易   
       100多年前,参加辛亥革命黄孝战役的湖北革命军有85000人(其中包括革命军第一军),参战的江西、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广东等省市革命军第二军有20000多人,参战的湖南、广西革命军第三军将近20000人,在风雪交加的严冬里,革命军第一、二、三军分别从武昌、阳逻、金口出发,一路向北,与清军最精锐的北洋六镇展开殊死的战斗,大败清军,最终将他们赶到湖北、河南交界的武胜关以北。武汉辛亥革命后裔、学者、专家为了探访寻踪,乘旅游车从武昌出发,经黄陂、孝感、广水、武胜关到信阳,6小时汽车的颠簸,许多人都感到身体吃不消,不由自主地说,我们现在啥事不干,光坐坐汽车,时间长一点就觉得腰酸背疼,有的甚至头昏眼花。革命军官兵那时出生入死,饥一顿、饱一顿,不光要背枪扛炮行军,一天至少要走百把里地,还要在枪林弹雨的冰天雪地里打仗,前面的人牺牲了,同伴们仍要前赴后继,我们与革命军相比,深感他们的不易!
        2、还有些许遗憾
        黄孝战役最大的亮点是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湖北孝感县城是黄孝战役决定性胜利、奏响凯歌的第一站,意义重大。1911年12月31日凌晨1点开始,湖北革命军炮兵在青山、凤凰山、两望山、蛇山、黄鹤楼等高地向汉阳、汉口打了8个小时的炮,敌我双方激战了一整天,下午2点,革命军第一军步兵沿武昌江堤各处向汉阳、汉口佯攻,革命军第二军、第三军在湖北革命军的掩护下分别从阳逻、金口渡长江,对汉阳、汉口清军两翼实施穿插包围。汉阳、汉口清军第一军在受到合围的威胁下,被迫撤到黄陂、孝感。随后革命军按“正面牵制,两翼包抄”的战术发起进攻。李烈钧领导革命军第二军率先在黄陂祁家湾打响,吸引了清军大部分兵力,仗打得非常残酷。革命军借鉴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成功经验,革命军第三军(军长:沈秉堃)从左侧翼插入清军的背后,第三军湖南革命军独立混成第二协第一标(标统:姚宏陶)攻克了清军在湖北的总司令部所在地———孝感,打掉了敌军指挥中心,并乘胜追击占领了孝感火车站,截获了清军的大批战略物资,切断了清军利用铁路运援军、装备的通道,致使清军全线崩溃。清军在撤退中又遭到革命军一、二、三军的联合打击,伤亡惨重,段祺瑞部在被革命军合围消灭的威胁下被迫反正,隆裕太后得知清军全线崩溃,走投无路在黄孝战役结束后第三天宣布清帝退位,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彻底覆灭。   
       由于时间关系,洪山的宝通寺、汉阳的蔡甸、新洲的阳逻、武昌的金口、孝感县城等,大家来不及到这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是一件遗憾的事,这些地方将在今后的活动中逐一走到。
       3、黄孝战役应成为湖北文化的一张名片
       由于伪满、北洋军阀、国民党欺骗性的宣传和一些遗老遗少们“捧上水”,黄孝战役很少宣传。翻开历史,展示黄孝战役的全过程,事实再一次证明辨证唯物主义关于“敌人,是不打不倒的”和“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正确性。
       我们深切地感到参战各省革命军具有大公无私、团结奋战、勇于奉献崇高的担当精神;我们清楚地看到人民为了脱离苦海,为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拥护革命军,依靠革命军,帮助革命军的鱼水之情跃然纸上。革命军是人民的子弟,是一群有血有肉普普通通的人,当国家遇到危难,为把人民从清王朝残暴统治下解救出来,他们毅然挺身而出,甘洒热血和青春,其品德是何等的高尚!
       黄孝战役打破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们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我们衷心希望,武昌、汉阳、汉口、新洲、东西湖、蔡甸、汉南、江夏、黄陂、孝感、安陆、汉川、广水、信阳、罗山等黄孝战役沿途地区将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旅游景点,参加过黄孝战役革命军人的后裔以及全国人民都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