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党员在黄埔和辛亥后裔组织中的身影
熊渝碚
我是江汉区民革党员,在江汉区检疫站从事食品卫生安全科技工作,又兼任了一些社会义务职务,担任过民革江汉区工委会委员、三支部副主委,黄埔同学会联络员,辛亥革命研究会会员等。在黄埔同学会担任联络员期间,我在传承黄埔精神、延续黄埔工作、服务黄埔老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积极组织会员参加省、市、区各级同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与黄埔会员的接触,我感受到他们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地方,这些黄埔抗战老兵,在北伐与抗日战争中建立了功勋,在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依然表现突出。黄埔军人受过严格教育,素质很高,每次活动都积极参加,遵时间、守信约,从不迟到早退,办事雷厉风行,纪律性很强,有着良好的风范,是我们这些黄埔后裔学习的榜样。
记得2004年时,我们江汉区健在的黄埔会员还有36位。他们中有些人曾经受过政治上的冲击,难免情绪有些低落。在统一战线的关怀和感召下,黄埔老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变化。我所在的民革江汉区三支部就有两位黄埔会员——方知和傅应秋。他们既是民革党员,又是黄埔会员,有着双重身份。方知系黄埔17期毕业,原国民党74师陆军上校,曾在沙洋农场劳教15年,后在江汉区八古墩二巷一个翻砂车间监督劳动,后该厂倒闭,每个月只发250元工资。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委统战部落实政策办公室工作人员王重芬,以及分管黄埔同学会的陈东主任多次上门慰问,为方知奔走,最后通过民政部门争取到750元生活费,方老十分感激。有一次,方老生病住院,省同学会原秘书长刘汉林等领导亲临医院看望,使方老倍感亲切,从此以后各级同学会组织的活动方老都积极和我一起参加,兴致很高,干劲很大。方老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感谢各级领导对他的关怀和照顾,声称“我有温馨的港湾,我现在没有怨言了”。从情绪低落到满怀感激之情,方知的事例代表了众多黄埔会员的状态。2005年,为筹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我遵照上级领导下达的工作任务,动员方知和傅应秋写抗战回忆文章。方知是常德会战的亲历者和芷江受降的见证者,他撰写的《常德会战和芷江受降实况》以及傅应秋撰写的《追思父亲付正棋》(付正棋是黄埔一期生,国民党中将)两份材料由我代为上交后,受到了省市同学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湖北黄埔》杂志上发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表彰大会上,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亲自为他们佩戴抗日纪念勋章,这是民革和黄埔同学会共同的荣誉。
黄埔同学及其亲友遍布两岸,黄埔情结深厚,同学会作为联系的平台,有着独特的优势,双方交往交流频繁。2013年10月25日,我作为黄埔联络员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多年以来,我撰写的文章多次被省、市黄埔同学会杂志登载。2011年辛亥百年纪念活动时,我以辛亥后裔的身份应邀参加大会,感到十分自豪。像我这样具备双重身份或者三重身份的民革党员还有很多,他们都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为祖国和平统一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者为江汉民革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