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思践行 » 正文

朱峙三抗战时期诗文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28
朱峙三抗战时期诗文选
 
胡香生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第五战区曾系湖北战时省会并中国统帅部抗日的战略要地,其中的文人如朱峙三夫妇,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道,经受着战斗洗礼,伴随他们耳边是时而响起的空袭警报声,眼前是一批批战斗机掠空飞行,或类似如“1942年9月13日得知我方新四军已攻克礼山县”、“1944年10月17日报载倭寇似败势然未示弱,……击沉美航空母舰”的消息;使他们有缘与宜昌三游洞湖北省政府办公处、省政府视察室,恩施湖北省临时参议会同仁并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即1944年1月之后的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师生共事共鸣数年,充分吻合历史脉搏而留存着美好的回忆、诗章等等。
       朱峙三(1886-1967)原名鼎元,又名继昌,湖北鄂城(即今日鄂州市鄂城区)人。身高1米80,终生无党派人士。幼年听其父朱仁甫中医师说他们是安徽婺源(今属江西)朱熹后裔。从政:当过辛亥武昌首义后的《中华民国公报》编辑,鄂军都督府内务部书记官、黄安县署有副知事待遇的书记官。1926年的沙市征收局长。1928年的蒲圻县长,在同年到职前曾被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邀任为该校的校级秘书。1933年的黄冈县长。在此前后有从教于中学、中师,湖北省行政干部训练团教习经历,曾是闽海道尹公署教育科长、湖北省政府公民训练委员职务。1938年10月随省政府西迁,是宜昌三游洞省府办公处主持洞内日常事务的代理主任秘书。1940年改任省政府视察(相当于现在的纪检委公务员)。1942年5月自动要求改任省参议员后,同年8月21日才取得省府改参议员委令书,并获兼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国文等科(系)专任教授。1945年11月9日离职随省府集体返汉。新中国成立之前,还兼任省立临时大学先修班、汉口法政学院等多所教学单位国文专任教授。晚年先后被人民政府邀任湖北省文物整理保管委员会委员,省政府参事仍兼省文保会委员。他是1951年4月持证的省首届中苏友协委员、1957年注册的首届中国音乐家协会武汉分会会员;1954年国家《宪法》草案出台,被中南军政委、中南政法委以“特急件”湖北省府:邀请与会中南直属机关座谈宪法草案基本精神的辛亥革命人士。除省方志、美术家协会约开会或参展外,省政协相关纪念文集有工作人员曾撰文以其系“辛亥志士”界别、是会中享有常委礼遇的无党派与会人士之一。1967年1月8日病故于武昌。其妻刘梦闲,又名芳圃,1906年农历九月二十三日生于湖南益阳县,系辛亥首义后的武昌电报局长刘乳球(笃轩)之女。青年时期曾近距离耳闻目染宋庆龄、美龄,郭德洁、邓演达、郭沫若等人的音容笑貌;随夫在恩施,1942年6月16日被“胺钰团”聘任为新湖北文艺委员会助理员,后兼职湖北医学院供销合作社会计。1944年10月7日奉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叶叔良院长派为书记(即院总办公厅文职干部)。次年4月4日,国师附小曹继曾校长还聘其兼任该校图画等科教员。之后任省政府水利工程处、武昌地方法院等处职员直至武汉解放前夕。从此需照顾丈夫身体未就业,是以朱夫人身份甚至在老伴辞世后,长期受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认真对待,于1980年4月7日无疾而终。
       朱峙三早年供职报界,后教育、行政的阅历、素养,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曾被湖北省政府、政协,省地方志、社科联、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北京古琴艺术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中国法学会、中共湖北省暨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新闻史学会等诸多专家关怀,部分已在国家相关出版物中显现过。现想将他在抗战时期的存稿予以展示:
       朱峙三曾在他的《峙三诗话》下集中录有“丙子(1936)年,张荩忱(自忠)驻其地御寇甚力,抗战(爆发)后在宜城殉节全国悼兮。”杨云史(圻)于未死前张族修谱牒,曾以四律誉之云: 
“韩国男儿有子房,围城战绩纪眭阳。
君家家世皆忠孝,数典无忘汉与唐。
 
喜峰一战肃龙韬, 风满关山雪满刀。
一将功成诸将贵,灵台争及将台高。
 
辕门日落大旗红,刁斗声严汉将风。
塞外莫怨无李牧,于今魏尚守云中。
 
直北关山锁钥开,朔方节度此登台。
老夫报国心犹赤,愿与将军歃血来。”
 
《忆恩施山溪间冬初所见遂写为图》  
绿竹冬呈秀,山茶十月开;
施州地气暖,游客每徘徊。
 
《五月(初)八日生辰自述》(节录) 
五十以后遭国难,奔驰万里心力疲;
十磨九难施州卫,忧心如揪鬓成丝。
 
幕府辛勤逾五载,簿书草檄均能为;
白头幸免衙参礼,长官留中乞休辞。
 
国土重光倭奴走,全家稳下黄牛矶;
生还已可称庆幸,家藏图籍毁无遗①。
 
予本籍住宅藏书万册悉遭劫毁。
 
《施州老明经胡凤喈先生八十寿辰作画致祝并题四首》 
又届荷香六月天,别公屈指已三年。
东归未改书生习,遥写三秋祝倚筵①。
 
细研丹砂写雁来,新秋丹桂雨中开。
山人具有生花笔,画菊题诗亦快哉。
 
角星季夏见西方,六月中旬分外光。
一例可同文曲看,施州原自有祯祥。
 
矍铄精神锦绣胸, 仙翁雅度记从容。
今朝偶奏归来曲,流水怀人望五峰②。
    
癸未、甲申、乙酉每年六月十四均作画为先生寿,今年作《三秋图》。
清江河、五峰山均为恩施佳山水。
 
《追忆宜昌陈氏别墅夏日崇山中情景》  
鸟声喧树颠,溪声响在庐。
绿阴蔽晴空,好景正长夏。
 
瀑布白如银,绝壁飞藤挂①。   
偶尔闻犬声,樵人过其下。
 
旅居今逾年,猿鸟已相狎。
昔年慕隐居,无此山林趣。
 
三千里云遥,暂与白云住。
蜂火尚漫天,吾家在何处②?
 
静中百感生,新蝉噪檐树。
闲看断肠花,绕砌红如许③。
 
①予居别墅在山上,左半里有瀑布溅水如银珠,奇观也。绝壁如刀切、绿藤悬如布网。
②是时久望乡书竟不可得。
③屋下墙根、田堑秋海棠盛开。
 
《冬夜山居自叹》(时寄居小峰陈氏别墅)  
人非太上孰忘情, 忧患频侵已半生。
白发催人思骨肉,长夜无语泪纵横。
 
避乱已无干静土,中原今复染膻腥。
山居事事增烦脑,朝夕溪声吼不停①。
 
① 由下溪河水声吼声如雷。
 
《山居杂诗》  
砌石为塍作,旱田三十层;
直数到山巅,疲农竭尽终年力,输给豪家当息钱①。
 
① 小峰十余里一带,麦地举目望之至少者三十层以上,佃农垦殖有多至五十层者。终年勤劳,收获包谷、麦子悉奉地主。
 
《七月朔,随立三先生重来三游洞;有怀向胖佛重别三游洞示立公,兼答贺葆三原韵即柬恩施同仁》  
去年国难重, 吾生遭数奇;
故乡沦敌手,八口感流离。
 
再迁冒晨雨①,三迁值晨熹②;
身如秋后叶,谁与露华滋。
 
山居少言笑,邻曲皆蚩蚩;
今春来山洞,君屡示新词。
 
祗缘心绪恶,不敢斗妍媸;
昕夕共君话,未有和君时。
  
五月去巴东③, 闲时一拈须;
山高多奇景,偶尔咏于斯。
 
时届新秋夕,写我心中悲;
重回山洞后,聊以报君知。
 
前章未庚和,意重非嵇迟;
念君远在八百里,今朝乃以句相持。
 
洞中诸石皆无恙,门前竹树仍差池;
奈何佛在夜郎国④,遂令此邦众生疮痍。
 
①八月二十一日,由宜昌市迁北乡之杨家场,陈家畈启程时冒雨。
②九月二十九日晨,又迁距陈家畈六十里之小峰。
③予五月一日奉调驻巴东。
④施南为古夜郎地。 
 
《龙汇东茂才以〈秋日〉怀予诗寄巴东,赋此谢之,并答其春日所示诸作》
家园远隔二千里,  巴邑逢秋百感侵;
多谢故人情意重,  尺书来慰别离心。
 
春初频柬出新诗,文采风流想见之;
自愧客中心绪恶,芜章书寄已云迟。
 
《中原净土悉染腥膻,东望家园何时重返,写此徒志凄恻而已》  
月光虽好奈愁何,两度中秋客裹过;
天意似张倭气焰,人心难忘汉山河。
 
听来瞽鼓忠良少,话到家乡涕泪多;
今夜提壶聊一醉,离愁哪有兴吟哦!
 
树影山岚满翠苍,溪泉曲曲响铿锵;
纤云四卷天无语,银汉孤盘夜有光。
 
对景难禁是离恨,忧时谁与判兴亡;
不知此夕秋高爽,可有清辉到故乡。
 
《庚辰立春》  
苦战今三载,茫茫正气存;
前方春不到,失地昼全昏。
 
转从黎民劫,凄凉白下门①;
谁能逐胡虏,立马看中原。
 
①闻敌人在南京屠杀事。
 
《庚辰旧元旦试笔》
出门瞻气象,元日值新晴;
溪奏铿锵曲①,人呼胜利声。
 
妖氛仍满地,积怨未能平;
久战思良将,汾阳复两京。
                     
①予寓在山上,时闻山下溪水声清越。
 
《人日偶成》  
前方冒霜雪,多士具雄心;
胡虏三年盛,鲸鲵一战擒。
 
申公终复楚,桧贼尚和金;
翘首频东望,洪山应快临①。
 
①得陈子谷函谓我军今春必反攻。
 
《长潭河喜见严立三先生》
暂隐存吾道,山居不厌贫;
菘瓜常作馔,木石与为邻。
 
静听长潭水,闲除碍道榛;
凭栏抬望眼,嗟尔利名人①。
 
①长潭河附近民情杂,先生曾与阮处长等部下言之,予等自晒坪返长潭河后,曾获惯匪二名。                  
 
《八月十二日别立三先生》  
别公才七月①,予益鬓如丝;    
报国期何日,言归未及时②。
 
鄂中方血刃,湘北已搴旗③;
满目疮痍处,民苏待国医。
 
①今年正月十二日在沙湾与先生言别。
②春初屡与先生谋及回籍事。
③闻湘北已捷。
 
《当(阳)远(安)分界处山中雨后口占》  
微雨忽中止,天际散余霞;
白云堆似血,红树艳如花。
 
世乱悲天劫,人衰感鬓华;
扪心思国事,无一不堪嗟。
 
《大厦》  
大厦千间眠,七尺寒温合;
四时春骄奢,享尽皇家乐,
何事教民学卧薪!?
 
《春雨独酌》
旅居逢雨益感离愁,内子梦闲时为春酒以慰之;每当抑郁取樽临窗,望隔溪诸山频酌,期在必醉而已。(乙卯二月初四日记)
隔溪峭壁列成排,细雨浓青到寓斋;
睡起一樽窗下酌,春醪难畅旅人怀。
 
 《癸未元旦立春试笔用支韵》
须髯如雪鬓如丝,揽镜深惭少壮时;
傲慢岂能居幕府,迂疏只合作经师①。
 
西迁五载存清节,东望三黄叹孑遗②;
愿祝汾阳复京国,赞襄抚辑责安辞。
 
炮竹宣邻动客思,如膏一夜雨丝丝;
新春恰喜逢元日,彩华生光写妙词。
 
绕屋碧桃含媚态③,当门青嶂见高姿;
轻寒薄醉辛盘酒,自慰乔松得运迟。
 
①予以去年六月改职为参议,旋受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文科之聘。
②去腊敌人陷三黄出出豫皖杀戮甚惨、十室九空。
③寓前碧桃三十余株。
 (诗文注解均为诗文作者原注)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