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退而不休”
□ 郭梓成
退休,所有人都知道是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龄,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休息,养老。
人到了一定年龄了,不管是在什么职位和职务上都应该退下来这是个必然的过程。社会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一来是因为人的有效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到一定年龄退下来是符合自然规律。二来是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和年限把工作岗位或职务、职位让出来,给那些年轻人或后生“人生出彩”的机会,也是社会吐故纳新,不断薪火延续的需要。假设每一个工作岗位和职务、职位都实行“终生制”,那样的局面之困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该退的退出来,该让的让出来,这才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才符合社会发展、事业发展的必然的要求。
而就在最近几年,“退而不休”一说,时常见诸报端和其他平面和网络媒体。这样的负面新闻也屡见报道。
所谓“退而不休”是由退休一语延伸、演化而来的。字面上解释,就是指虽然退出了工作岗位,但还是继续干事而不休息。再深入一层,就衍生了退出一定的职务和职位后不习惯过无权无势,无职、无位的生活,或者还恋栈前期的职务、职位或权势,对后来者的工作或施政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虽已退下,却时而“老人干政”,让后来者无所适从的情形。当今中国社会,这样的例子已不属罕见了:有些“老人干政”的人的行为达到了令人发指,甚至影响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进程的登峰造极的地步,国人因此深恶痛绝。
同样的“退而不休”,大众的观感却明显不同。对前者,人们可以理解为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那是让人敬佩的对象。而对后者,人们则是非常厌恶,内心谴责的。
我自己在退休之际,也曾经借文表达了自己想“退而不休”的意愿,表达了自己打算如何过退休生活的想法:在《文言甲子,自传情怀》一文中我说:“余虽平庸之辈,无敢讚比伟人,然则,人之为人,身与命皆同也。效余能,献余力,发余热,其理一也。……办案之余,往来于学校、单位,讲授法律,讲坛所处,似有回归之感,此为老来乐矣”。这是明显的“退而不休”的想法和做法。在《我人生的四个二十年》一文中我说:“我想,在接下来的第四个二十年里,应该本着这样的理念:金钱财富看淡然,健康、快乐是追求,亲情友情是依归,在这二十年里,要老不辍学,老有所乐;要做到人老心不衰,人老志不失;要做到关心家人朋友,关爱子孙后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退而不休”的意思。所有这些,虽显现了自己的“退而不休”的理念, 但终归不是“退而不休”的完整阐释。现在看来,有必要使自己关于“退而不休”观点更完整一些了。
我一个普通百姓,从没有享受过权力和权势,当然也没有所谓恋栈和“老人干政”的可能性。但是,我却在现实中见过有些人退出职位和职务后,身体进入了退休者的行列,大脑却停留在在职,甚至当权期间,不能真正进入“退休者”的角色。一有机会就对后来者的工作品头论足,说三道四,甚至指手画脚,干预后来者工作。我也从报端和媒体上了解了一些关于一般官员甚至个别高官“退而不休”,干政揽权,影响大局,甚至继续“发挥余热”,从事或掩护腐败的事情。这一些社会现象,这样的“退而不休”,的确引人思考。他们“退而不休”的行为,显然是应该被彻底否定和禁止的。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看待“退而不休”的现象,如何把握好退休后的行为尺度呢?我借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表达格式,将其表述为“有所休,有所不休”。并以此表达我对“退而不休”的认识和想法。
何谓“有所休”?那就是以众人嗤之以鼻的所见所闻的“退而不休”的现象为戒,避免恋栈前期的职务、职位或权势,力戒对后来者的工作或施政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既然退下,就不再“干政”,让后来者有自由发挥的空间。退下来的人,不要因自己的言行影响后来者的工作,让后来者无所适从。
何谓“有所不休”呢?那就是“继续干事而不休息”, 老不辍学,老志不失;关心他人,关爱后辈;只要有可能就继续发挥余热,做一些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在社会上,在单位里,在一定的群体中,只有这样的“有所休,有所不休”才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也有益于自己的。
总而言之,我们虽然对有些“退而不休”的举动持否定,甚至谴责的态度,但并不一味否定“退而不休”。“有所休”又“有所不休”的“退而不休”的老者,他们的“退而不休”是在为社会释放正能量。我们应给予褒奖,给予肯定,给予祝福。我们应该尊重这样的老者,这样的老者的精神应该得到发扬光大。
(作者为东西湖民革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