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四邑公堤
□ 潘新明
四邑公堤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上起嘉鱼县马鞍山,下迄武昌县凉亭山,堤线净长56.639公里(其中嘉鱼县境内长40.444公里,武昌县境内长16.195公里),是鄂南重要的一道防洪屏障。四邑公堤往武汉延伸是武金堤,亦是长江上防洪的重要堤防。
我们一行人首先驱车前往武金堤位于武汉洪山区的杨泗矶,这里江水回旋,冲拍着岸堤,我们看到大堤沿江的一侧,有一段约50米长的青砖堤面,其余堤面98年洪水过后,大修整固江堤,全部用混凝土预制的六菱块沿坡面加固了。少部分青砖的侧面有凸起的阳文“窑户李东恒,江夏县邱之芬监”,“道光廿九年”(即1849年)至今仍然清晰可见,见证了近二百年来的长江堤防史。
我们上车南行约5公里,来到中山舰博物馆,该馆2008年建成,现在向市民免费开放。其名气驰名中外,百度一下,中山舰古今都可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一建筑现已成为了金口、江夏乃至武汉的地标了。博物馆正门左前方便是金口槐山赤矶驳岸,驳岸系明代修建,巨大的长方石依山整齐排列,分三层台阶,每层高约2.5米,砂浆灌筑,坚不可摧,迎面正对汹涌的江水冲刷。台阶侧面每隔一定距离镶有牛鼻耳石,以前供纤夫拉船系绳之用,石上留有深深的纤痕站,2012年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台阶上对江而望,江心有一小沙洲,即铁板洲,洲上长满了芦苇,是水鸟的天堂;顺水右下方约1000米的地方,便是当年中山舰被日寇飞机击沉的地方。沿石阶上行上槐山,山的南面有两棵千年古银杏,至今郁郁苍苍,千百年来,像两个威武的士兵,日夜守望着长江,不知见证了长江上多少历史沧桑。
槐山东南面,便是金口古镇。金口这个江南古镇,昔日商贾云集,素有“黄金口岸”和“小汉口”著称于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口的开发建设己纳入武汉市及江夏区总体发展规划,并先后被国家计委列为全国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被中宣部列为全国200个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1999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修订后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至2020)》,金口被确定为武汉市重点建设的7个新城之一。
沿江往南大约一千米,便到金水闸,此处为金水河流入长江的入口,1935年春,蒋介石在此题词的“金水闸”三个字还在,被刻在白色的大理石上,镶嵌在闸门旁边的一块巨大石碑上。背面镌刻着当时全国经济委员会的纪念碑文。研究近代经济史、水利史、审计史的学者,此碑亦成重要文物。
沿四邑公堤继续南行,不久便到长江边赤矶山,赤矶山位于江夏区金口街赤矶山村赤矶山上,当地人把“赤矶山”又叫“赤壁山”,紧临长江南岸,地理位置开阔,西北隔江对峙有纱帽山(百人山),北面大军山、小军山,东面南屏山祭风台(斩龙台),之间距离不过五公里。公元208年著名的“三国赤壁之战”就爆发在此。虽然赤壁大战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了,但在此次战争中留下了许多的遗存,在古战场遗址的东面不远处金水闸洪家湾、火焰村一带发现了一批分布密集的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古墓葬,出土有青铜剑、铜箭镞、铁刀、铁剑等兵器。江夏有关部门在赤矶山入口处,立有“三国赤壁古战场”标牌。站在这里,会让人联想到当年火烧联营的场面。
在大堤上驱车逆江而上,不多久便来到四邑公堤居字号险段,位于簰洲湾下弯道出口凹段,迎流顶冲,是历史上著名的险段,该段98洪灾后,政府拨钱整修加固加宽,并立有“居字号险”段石碑,背面有居字号险段的历史。现在的居字号险段可谓固若金汤。再往上游驱车不多时便到了簰洲湾,98年簰洲湾内堤溃堤处,现在已由粘土和高科技材料全部重新修筑加固。望着昔日溃口的堤坝,让人联想到1998年8月1日凌晨3点,760余米的簰洲湾大堤突然溃口,湾内瞬间一片汪洋。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奋力抢险,高建成等19名官兵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英勇牺牲。灾后,簰洲湾人民为纪念抗洪英烈,在湾内腾出一块土地,修建了一座“簰洲湾九八抗洪烈士陵园”,以高建成为首的19位英雄长眠于此,守望着簰洲湾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后人留下永久的怀念。
受四邑大堤保护的范围为江夏、嘉鱼、咸宁、蒲圻四县(市)所属之西凉湖区,总面积11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97万亩,养殖面积18.91万亩,人口49.32万人。这一地区人烟稠密,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我省粮、棉、油、鱼重要产区之一,省、地、县(市)一些重要工业基地座落其中,也是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和107国道的必经之地。因此,确保四邑公堤的防洪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56.639公里长的大堤本身就是一个文物,它承载了历史,保护了人民。它像一根串满珍珠文物的金线,我们享受大堤保护的同时,更应珍惜留给我们的历史文物,缅怀先人,让大堤更好、更多的为人民造福。 (作者为江夏民革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