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思践行 » 正文

读《马说》有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12


                                                                    读《马说》有感


                                                                         □ 黄孝成

近日,偶尔翻看中学的课本,读到韩愈的《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韩愈把人才喻为“千里马”,把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君主喻为伯乐,这种人才观念,在独裁统治中具有代表性。
       纵观华夏历史,每当改朝换代之时,风云际会,英雄辈出。在秦以前,诸子百家,各种争论不绝入耳,真正体现了人类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差异。秦以后,由于实行“皇权制”,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家后,压制了人民的言论自由,出现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里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悲壮局面,进而作者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愿望,在强权统治下,人们都保守中庸的原则,也才有鲁迅先生笔下《药》的场面。
       在这篇文章中,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在“皇权制”的统治下,条条框框太多,人才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都被所谓的“伯乐”给把持了,不服从的、真正的千里马没有机会显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在改朝换代中才能出现这种万马齐鸣、竟领风骚的境况。因而,无需伯乐的时候,千里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万马竟鸣的壮阔场面,这也是我国在改朝换代时无数英雄涌出的原因。
       人,往往在取得优势以后订立条约,形成条条框框,并自觉来维护这些条条框框的权威,以伯乐自居,以所订立的条条框框来约束、裁剪、体量人才,形成各种羁绊思想的障碍。特别是在人文社科领域容易形成这样的情况,如从唐朝开始,我国以后各个朝代采用的科举制度,在采用初期确实促进了皇帝选拔人才,但也形成了广受诟病的八股文风气。可见,一种制度制定以后并不能一成不变一直运行下去,而必须随形势发生改变。
       社会大环境应该给予所有人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自由的人才竞争环境,让每一个人都有施展真才实学的机会。那么,这种“万类霜天竞自由”、万马奔腾的场景,也才能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情况出现。在我国朝代更换时期,由于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也不需要伯乐的赏识、提拔,因而出现了无数灿若星辰的英雄豪杰。但愿和平时期能给人才一个自由竞争的成长环境,自由对于人才来说,比什么都珍贵,只有有了自由,才会出现“竟合”的自然规律。(作者为武科大支部党员)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