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新华字典》那些事
□ 官之端
在我们身边的人,只要是粗识文墨的,无论年长还是年幼,谁没有用过《新华字典》?就是这本红红的、小小的《新华字典》,竟然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从1953年至今已发行4亿册之多。它价廉物美,轻便实用;它严谨,它权威,深受国人的喜爱。它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送给外国朋友的“拿得出手”的礼物,和《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一样,常被作为“国礼”使用。胡锦涛总书记访问美国西雅图时,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并送3000册图书给孔子学院,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新华字典》第十版。
2013年10月,新华字典推出第十一版。它总是能与时俱进,总是在查漏补缺,始终保持足够的严谨性和绝对权威性。它60年来融入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爱护,还有许多博学鸿儒的智慧和心血。它为普及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建立的功业无可估量。
一、我的《新华字典》情结
我喜欢《新华字典》。
还没上小学父亲就教我识字、查字典。那本字典是按国音符号序列编排的,很好玩。另一本是四角号码字典,更好玩。“横一垂二点三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的四句口诀我至今记忆犹新,可惜现在用得不多。再后来汉语拼音方案颁布,《新华字典》改用拼音序列查阅后,换成由我来教父亲了。他那么大年纪才开始学汉语拼音,居然很快就能熟练掌握,并能和我进行查字比赛了。有事没事翻翻字典,互相考问个字词,在我们家是常玩的游戏。
有一次看报纸遇上“共商国是”,这“是”字是否该写成“事”?原以为字典不够用了,该查词典了,哪曾想《新华字典》上明确举例:“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真是太方便太实用了。还有一次我写“沔阳”,把“沔”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了“乞丐”的“丐”,父亲说我写错了,可我这样写已十多年了,怎么会错?一查字典不禁大吃一惊,恍然大悟,还真是一错十多年。至于读错的则更多,离了《新华字典》这根拐杖,阅读与写作真不知要闹多少笑话、出多少洋相。
古人云:“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这点滴之勤当然也包括勤查工具书一项。有一次换圆珠笔芯,我顺手在稿纸上写了两句诗,我儿子看了高兴得拍手跳脚道:“我终于发现语文老师也写错别字了!”我走近一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原来他以为应该是“海上升明月”。我一言不发从书橱里取来《唐诗鉴赏辞典》,他一翻立刻安静下来,半天想不明白。
把工具书当知心朋友,当良师益友,是我们家几代人的习惯。
我喜欢《新华字典》,也喜欢用它当奖品。
上世纪60年代后期我从师范院校毕业被分配到郊区中学当一名乡村女教师。那年头农民的孩子哪有什么工具书,一个班上都找不出一本《新华字典》。我就把自己的字典放在班上供大家查阅,这就是语文老师的本分,可也因此丢失了多本字典。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我被调入重点高中教语文,升学率的压力真是“压力山大”,不得不想方设法提升成绩。而语文高考涉及方方面面,所谓“天大地大不如语文考试的范围大”,其中涉及语言知识的部分最让人头疼。如何拿下字词这一项的高分呢?经过多年探索,终于摸索出一种“百词听写比赛”的妙方,即每学一册书,期末都有一场“百词听写比赛”的盘点,内容97%都在课本内,只有3%是教材之外的词。这种竞赛最大的好处是人人皆有机会,不像奥数之类只有尖子生才有资格。但正是这种扎实持久的基本功训练,为学生奠定了过硬的童子功,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取得高考的高成绩。每次“百词听写比赛”的一等奖奖品是《新华字典》,优胜者是硬面抄本、软面抄本等,不及格者罚重写,有奖有罚很公平。这种方法我坚持了整整40年(退休后又被反聘8年),以每学期发2本《新华字典》计算,每学年至少4本,40年间从我手中送出的《新华字典》至少160本(遇到并列第一时必然多发)。
现在,一届届高中毕业生都长大成人,奔赴祖国广阔天地,而那些让他们骄傲的奖品《新华字典》,一定还在陪伴着他们,或者已成为他们孩子的案头书在继续发挥着作用。“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送出去的《新华字典》,带着美好的祝愿,传递着温暖和爱心,连同严谨治学的求知态度,像个美好的天使一般在人间行走,这怎么不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呢?
孔子曰:“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喜欢字典,又选择以字典送人,正是符合圣人之教化的举动。儿子参加工作了,送一本《新华字典》,让它陪在身边;媳妇进门了,也送一本《新华字典》,让她融入我们的家庭;孙女上小学了,还是送一本《新华字典》,让她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最让我高兴的是2013年底,孙女送我的生日礼物是2013年10月新出版的《新华字典》第十一版,彩绘双色版,标价24.90元。它在我心里是无价之宝。
二、记者的善举与中央的重视
我喜欢《新华字典》,也关注与《新华字典》相关的新闻。
有一天突然看到中央电视台一个公益广告,是央视播音员李瑞英、李修平、康辉、海霞等人在教农村小学生查字典。后来才弄明白,这则广告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有一次,央视一名记者到广西崇左一所小学采访,看到一个小学生的《新华字典》扉页上题着四句诗:
本书值千金,破了伤人心。
朋友借去看,千万要小心。
稚嫩的诗句表达了孩子对字典的珍爱之情,让记者十分感动,而普遍缺乏工具书的现实又让记者十分感慨,他们当即捐款给孩子们买《新华字典》。可是中国的农村很广大,农村中小学字典匮乏的情况很普遍。央视新闻频道用一年多的时间持续关注这一现象,又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更广泛的无私捐助,最后也引起了中央的重视。2012年10月,财政部、教育部发出通知,将《新华字典》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共拨专款17亿元,为全国1.2亿农村中小学生免费发放《新华字典》,要求人手一册,从2013年春季开学起陆续发放到手。
这些可爱的记者,这些优秀的播音员,这些善良的爱心人士,是你们用持续一年多的爱心传递的善举,感动了天地,使千百年渴求文化、渴求知识的干涸的大地,普降了一场甘霖。广西崇左那所小学的孩子再也不用因为翻破了一本字典而“伤人心”了。
三、雁过拔毛,湖北省发假字典被曝光
2013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了湖北省教育厅违规使用这笔专款的情况。真没想到,小小的字典也砸倒一些人。
原来,央视记者针对《新华字典》一事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在湖北恩施芭蕉民族小学采访时,发现学生发到手的不是红色封面、商务印书馆的正版《新华字典》,而是紫色封面的《学生新华字典》。仔细一看,错误百出,质量极差。有部首错误、注音错误,检字页码、释义等都有错误。“话把儿”印成“活把儿”,“一次性筷子”印成“一次姓筷子”,“鲍鱼”被解释成鱼而不是贝类……据统计,错误率是辞书规定范围的20倍之多,属于应该销毁的假冒伪劣产品。
不久,《南方都市报》的《每周质量报道》更详尽地披露假字典的相关新闻。原来湖北省教育厅从中央17亿专款中获款6608万,以每本14元的标准价计算,应为470万学生发放《新华字典》。而湖北省实际发放字典为380万册,目前已发320万册,其余60万册正在陆续印制发放,这380万册全是本地出版社印制的问题字典。2013年1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免费《新华字典》的政府采购,确保学生拿到品质优良的正版《新华字典》。而湖北省恰好与中央要求背道而驰,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假字典给正在求知的穷孩子。你不做善事倒也罢了,连中央三令五申的指示也敢违背,究竟是何用心!如今说起假烟假酒假农药假化肥已经不新鲜,但造假的再多也没想到造出一本假字典,侵占的竟然是中央财政拨发的专款,难怪央视“焦点访谈”一曝光,舆论界一片哗然。关心教育的人都知道,呼吁多年的教育财政拨款达到GDP的4%的要求,在2012年两会之后才首次得以落实,而湖北省用6千万元财政拨款购买假字典一案在2013年5月被曝光,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违规使用增加后的教育经费的第一案。目前,政府又投入160亿元,面向中西部农村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不是又有一些地方的营养餐变成了“闹心餐”,变成某些人的“唐僧肉”了吗?
据我所知,在《新华字典》上弄虚作假、谋取私利的还有河北、黑龙江以及云南的腾越镇。
一边是为了孩子传递爱心、慷慨捐款,一边是将国家17亿专款千方百计骗到自己口袋里,这其间的忠奸是非、高尚与卑劣、令人敬与遭人唾是不言而自明的。“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千古警世之言总有人记不住。连小小一本《新华字典》的蝇头小利都能砸倒一排人,还有什么私欲不能击倒那些信仰模糊、价值观扭曲的人呢?
四、孙道临的字典与字典的文化价值
中国文人一向讲究“文德”,讲究“操守”。中国文论鼻祖刘勰的《文心雕龙》头篇第一句话就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他的意思可解释为,“文德”是与“天地”并存的大事。历代文学史家对于缺乏道德的文人都是贬抑的。对“文德”的敬畏之心也表现在求知的严谨上,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与《新华字典》的故事。
有一次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小录音棚内,正在准备为修改后的大型艺术纪录片《大庆战歌》作后期配制解说词。忽然有人称解说词中有个字恐怕还有些问题,于是配音工作只得中断。有人说大庆石油会战标兵“铁人”王进喜从钻井深处提起的钻杆以及手握把杆的“杆”字该读第三声,该片总导演张俊祥特邀前来配音的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先生却读成了第一声。大家一时间看法不一,甚至有些尴尬和沉闷。为确保准确无误,录音工作只好暂停。
孙道临老师当时是绝对少数,为说服大家,他立即从他的人造革拎包里取出一本翻旧的《新华字典》,很快翻到“钻杆”的“杆”字,并对围拢来的人们说:“较长的木棍,如旗杆、电线杆、栏杆等应该读第一声;较小、较短的木条或像木条的东西,如笔杆、烟袋杆等应读第三声。”孙道临老师耐心平实毫无张扬地给大家即席上了一课,顿时大家哑然服帖,对孙道临老师肃然起敬。
30多年前的前辈们的严谨态度,对事业的敬畏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牢牢记取、代代传递的无价之宝,绝不是读对一个字音本身那么简单。字典是用来查字词的,但查字典蕴含的价值,绝不是查出来的知识本身那么直接,而是它背后的深层的文化价值。字典在所有的辞书、工具书中是最朴素、最基础、最小儿科的一种,但正是它的朴素、简单才更受欢迎。古代大儒有道是“布衣暖,菜根香”,郑板桥曾说“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井水菊花茶”,这里面有奢华的成分吗?清代乾隆年间进士顾光旭道:“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争”同“怠”)。治学修身首先要用平凡安宁的生活沉淀浮躁的心,否则一切都是虚的。
愿孩子们常常查阅字典,不要因为免费且人手一本而不珍惜它。还希望孩子们记住广西崇左小学生写在字典扉页上的那首诗:
本书值千金,破了伤人心。
朋友借去看,千万要小心。
(作者为洪山民革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