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作进
最近,中国各地纷纷出台整治措施以纠正所谓“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对此,各方人士褒贬不一。何为“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媒体上所说: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凑足一拨人就勇往直前。不过我觉得这种违规过马路行为确实不好,但冠以“中国式”则有些不妥,有关部门应当作出深层次的思考。
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并非在中国自古就有之,也非中国独有,而是每一个国家在汽车普及过程中很难回避的问题,它从侧面反映出车辆驾驶人与行人之间利益的冲突和博弈,当下中国正处于汽车普及的过程中,这种现象非常突出,所以人们就把这种现象冠以“中国式“了。
不管是哪国人,本性都是一样的,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过马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出行行为,当过马路遇到难题或困惑时,必然会想办法解决,于是,凑足一拨人闯红灯的现象就应运而生了。由于各地的人们不可能在一起约定,因此,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出中国日常交通面临的普遍问题。为什么要凑足一拨人呢,因为人多势众相对安全一些,为什么要闯红灯,因为不闯根本过不了马路。曾经有一位交通专家说过,一个地方违章的人太多了,说明那里的规章肯定存在不太合理的地方,所以才有许多人去违反它。
近几年中国汽车普及势头迅猛,而道路及各种设施没有及时配套,再加上汽车文化的建立没有跟进,中国的交通状况可只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乱”。在不太长的时间,汽车数量激增,与之相应的驾驶人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之管理上的一些缺陷,使得堵车、违章等汽车病日趋严重,恶性事故、肇事逃逸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首都及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甚至集镇乡村也在遭遇汽车病蔓延。作为城市管理者的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在治理汽车病方面缺少智慧和经验,常常采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庸医思维,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减少城市道路拥堵,在汽车难管的情况下,尽量压缩作为弱势群体的行人的行走空间。于是,道路越修越宽,而人行道却越来越窄,斑马线越减越少,车行时间越来越长而留给行人的时间却越来越短。这里有一个极限的案例,某日央视一套晚间新闻报道,广州市某路口行人的通行时间只有两秒钟,在此期间内年轻人才迈开第三步就被滚滚车流所淹没。而老人孩子们还根本来不及迈步,叫他们如何过得了马路?这种缺德的设计不知出自于何人之手,如果他不是智障者,用其他的任何解释恐怕都难于服众。
行人过路难还不仅只限于马路宽时间短,即使斑马线上绿灯亮起时,许多右转车辆甚至左转车辆也是连续不断地呼啸而过,令人无法迈步,更要命的是车辆在过斑马线时根本忽视行人的存在,并没有丝毫减速的意思,这是车辆驾驶人在与行人打心理战,试图用高速冲击来吓退行人从而达到自己先行的目的。在这种交通大环境下,要求行人遵章守纪、循规蹈矩的确有些勉为其难,作为一种无奈的抗争,所谓“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出现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试图用纠正“中国式过马路”来改变交通乱象恐怕也只能是事与愿违了。
中国的汽车行驶文化不能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