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思践行 » 正文

城镇化进程中“楚风汉韵”文化现象寻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5
                              城镇化进程中“楚风汉韵”文化现象寻探

                                 ——中小城镇戏曲社团发展现状和走向调查

                                      □ 高正浩


    湖北省中小城镇戏曲社团,被人们雅称为“荆楚红杜鹃”。它来源于民间,是人民群众生活的艺术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有广泛群众基础,且最具地方特色的代表文化,她植根于荆楚大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以及汉江流域以汉族和土家族等为主的聚居区。就以孝感市为例,民间戏曲社团遍布中小城镇各地,适逢“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建设,孝感市民间戏曲社团更获得了蓬勃生机,民间社团如雨后春笋地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文艺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闪耀其绚丽的姿彩。
    一、城镇戏曲社团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及深远的社会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孝感市民间戏曲社团约有110多个,全市上规模的20多个城镇,每个城镇最少有2-3个,汉川市(县)有15个、应城市(县)有12个,安陆市(县)10个,这些戏曲社团的正常活动时间,有的每周一、三、五晚,有的每周二、四、六晚,最少的每周也有一至两晚,可以说一周七晚,晚晚有活动,吹、拉、弹、唱,夜夜笙歌,戏曲社团的活动活跃了孝感市的基层文化,形成了孝感市城镇群众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湖北戏曲艺术大多取材于我国传统优秀戏剧片段,内容大部分体现中国几千年传承的历史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文化的仁、文、礼、智、信等传统道德修养,其本身就是一笔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民间戏曲社团所演所唱的汉剧、楚剧、花鼓剧和黄梅剧都是以地地道道的民间民俗的历史传统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绎出来,达到了既自娱自乐,又寓教于娱乐之中的社会效果。
    戏曲文化的发展,无疑使戏曲艺术参与者和欣赏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传统教育,增加了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了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在人们普遍追求经济利益、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追求、理想追求的情形下,湖北戏曲艺术的广泛传播,无疑为浮躁不安的中小城镇溶入了一种平静、祥和、喜悦的社会风气,多了戏曲声,少了麻将声、吵闹声,营造了一个安定社会的氛围。
    以汉川市(县)为例,汉川市(县)是孝感市的戏曲之乡,是汉剧、楚剧等的传统之地,汉川市(县)共有十五个戏曲社团,其中马口镇、分水镇还在汉剧、楚剧等民间社团的基础上发展成立了业余黄梅剧团和花鼓团,目前汉川市每个镇都有戏曲社团,每到入夜,各地的群众就像湖北人赶早集和早市那样,准时聚集在各自的戏曲社团,有的搬着小凳分别在地亭上、杨柳荫下、文化广场,或是自己唱、或是欣赏别人唱,阵阵锣鼓声,伴随悠扬的“楚风汉韵”,划破长空,弥漫于天际。
    这在一定程度上融和了家庭邻里关系,改善了领导与群众关系,出现了市长、镇长与居民同乐、企业老板与员工同乐,父子、兄弟、婆媳同乐,群众戏曲活动的开展,使人们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许多怨愤也在自娱自乐中不知不觉地消失。许多发烧友,到社团活动,不仅可净化心灵,充实生活,还可以创造文明和时尚。目前汉川市(县)的戏曲活动已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孝感市文化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市政府的重视下,得以健康地发展。
    又如孝感市管辖的应城市(县)楚剧社团,是孝感市较早成立的一个戏曲社团,楚剧社团20多年来坚持每周三至四晚的戏曲活动,其中不少戏曲社团的团员,从戏曲社团成立之日起至现在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到社团活动。李莉同志便是其中一位,当年她仅是一位10多岁的年青姑娘,戏曲艺团成立时她刚初试啼声,几十年来,她一直到楚剧社团参加活动,随着戏曲社的发展而成长,现在已成为该社团的团长、市戏曲协会理事,是孝感市戏曲事业的中坚分子。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孝感市戏曲社团中数不胜数,如云梦、安陆、大悟、孝昌等都是孝感市戏曲活动较活跃的中小城市。历年来,在孝感市举办的戏曲大赛和曲艺活动中均能获得很好的成绩。戏曲社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孝感市难得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为推动孝感市的戏曲普及活跃基层文化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