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怎么“缺钱”了?
魏光森
2013年6月20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上突然传闻,一国资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上有一笔资金延期30分钟支付,一时舆论哗然。要知道此国资行作为四大国有行之一,平时一直是资金借出方,如果资金出现违约,市场影响巨大;加上当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飙升至13.4%的历史高点,使得市场更有理由相信银行资金出了大问题,银行“缺钱”了。好在该行即时发布公告,指责所谓违约其实是谣言,否则,第二天的银行间市场状况不堪设想。
虽然该国资行当日连续两次发表声明,表示资金没有问题。但有关银行“钱荒”的潘多拉盒子就此打开,市场上关于银行资金流动性的传闻此起彼伏,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央行(人民银行)又按兵不动。致使随后几日A股市场大跌,中国股市紧张情绪迅速蔓延。
直到6月25日,央行发布公告,已向若干家银行注入流动性,股市恐慌情绪才得到一定的缓和。
央行表示,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之所以出现银行流动性资金紧张,央行指出,是因为短期因素叠加直接促成的。如6月商业银行面临半年末考核和信息披露,“冲时点”较为明显,商业银行最近贷款增长较快,且贷款结构中票据增加较多,对自身流动性产生压力;5月底和6月中上旬是重要的税收清缴期,财政存款增加也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减少;端午节假日之前现金需求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受到一定影响;同期,根据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的要求,外汇贷款较多的商业银行需要购汇,占用了人民币流动性;今年5月末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冲高,金融机构因补缴法定准备金又冻结了一部分资金流动性等五方面原因。
央行认为,6月20日隔夜利率的飙升,存在个别金融机构的对敲行为,误导市场,加剧流动性紧张情绪。因此,要求各金融机构统筹兼顾流动性与营利性等经营目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当于重申了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精神。
银行业专业人士认为,本次流动性紧张,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过高,以及过度脱离实体经济造成的。认为目前国内部分产业结构失衡,使一些过剩和落后产业中有大量的信贷资金存量沉淀其中。银行未来要通过信贷资金的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也有银行人士认为,本次流动性出现紧张,主要是因为银行正常的考核周期造成的。每年这个时候资金面都很紧张;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央行没有向银行“放水”(提供流动性支持)。因此,有“央妈”变“后妈”一说。
如何盘活存量问题,银行业人士表示,关键还是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比如说要限制两高一剩的贷款投放,同时要控制过热的行业或者某些产品的信贷投放,如目前大家所议论的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等等。同时要对新兴的产业,比如说新兴能源、清洁能源等企业投放贷款。
多位经济学者则认为,对于此次流动性“钱荒”,银行冲时点、冲业绩都是表面现象。实则是监管层剑指资金“空转”,是向银行业“货币空转”、“资金错配”和“脱实就虚”等现象开刀。甚至认为是一次由央行导演的,并大体在其监控下的可控“流动性危机”,是进行一次非常规压力测试。
因为,一段时间以来,一般性贷款增加不多,大量新增信贷系票据融资。大量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大批能优先拿到银行贷款的大型企业机构,没有把信贷资金投入实体生产,而是去追逐金融资产。“以钱炒钱”的资金游戏大行其道,造成金融资源浪费,以至积聚金融资产系统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等表外业务流动性错配。如银行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投向长期项目。理财产品到期时,银行又不得不四处借钱来进行兑付,致使银行资金周转困难。这种操作脱离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形成表外经营。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
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不够到位,嗷嗷待哺的中小微生产企业,寻贷时处处碰壁,致使资金链断裂,倒闭的不在少数。
此次“钱荒”事件,也使中国的“影子银行”概念饱受诟病。
“影子银行”在美国又叫平行银行,意为与商业银行并存,又完全在商业银行系统市场之外。国内却大为不同,有专家认为中国“影子银行”主要由银行体系派生而来,这是国情下的“蛋”。“影子银行”在中国有三种最主要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
银行理财产品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对8%的资本充足率、75%的存贷比、信贷额度等规定指标均没有负面影响,反而可通过信托、委托贷款等方式,变成不受信贷额度控制的表外贷款。
信贷在社会融资规模占比大幅下降的背后,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崛起。如以银信合作为主的理财产品,2012年上半年资产规模已达5.54万亿,而截至2013年5月末,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9.8万亿元。
这种“影子银行”体制下的所谓风险,有金融专家认为监管层“心里有数”:“银监会的人非常自信能够控制银信风险,现在每个理财产品规模、投向都要上报银监会,监管层对资金规模、风险敞口有比较清楚的掌握。银行和信托公司又在银监会监管下,信托公司不会也不敢赖银行的账……”等等。他据此判定,目前行业对风险程度都有一定的了解,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在高层那儿应该不是问题。
近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下一步要按照“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信息公开透明”这样的一个原则,继续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加强行为监管,严格风险管控。
目前,我国社会整体流动性状况尚好,包括影子银行在内的一些潜在流动性风险尚未爆发。但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不堪负荷而面临违约的可能性增加,或将波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而影响金融系统稳定。而且,目前美元对各主要贸易伙伴的汇率都有所上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也越来越可能,一旦贬值发生,热钱可能大规模撤出,中国可能爆发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综上所述,此轮“钱荒”,并非因为货币政策收紧。而是要商业银行更审慎地对待风险控制、改进流动性管理。加强流动性管理,也是为了“把钱用在更合适的地方”。使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就是要向“货币空转”、“资金错配”和“脱实就虚”等这些不合理、不合规的现象开刀。要求商业银行做好自我管理,须按要求将资金投向需要的实体经济方面。真正支撑起“中国经济升级版”。
央行25日的公告还释放出这样的信息,还有很多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手段可以运用,市场不必过于担心流动性。
(作者为武昌民革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