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德安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五个坚持”。我认为这是抓住了中国经济下一个五年规划的“牛鼻子”,也是中国经济从粗放走向集约,从关注GDP走向“以人为本”,从“先污染后自理”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南;也是武汉制订“十二五”规划的指南。我将结合武汉情况谈自己的三点体会。
一、关于学习“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的体会。
我们是否可以贯彻好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的“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应该还是要努力才行。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方面,应该是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成效甚微。在随后的几次全会中也多次提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总是不尽人意。
以武汉为例。经过60年的发展,武汉市已建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近年来武汉市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发展形势十分喜人。但武汉经济增长过度依靠资源、资金和物质投入带动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更不符合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为使武汉市的经济发展兼具总量优势和质量优势,必须加大贯彻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调整优化现有产业结构,在推进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武汉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的建议:一是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与传统产业支持相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又美又好的图画,一方面它是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提高,可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除了坚持自主创新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全会提出的七个战略型新兴产业中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制造6个新兴产业。特别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性,文化创意产业向制造业渗透,有利于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增值产业升级,其知识密集性,能有效克服城市土地、资源的瓶颈约束而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辐射特性,有利于扩大城市产品与服务的市场;有助于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三是要坚持国家发展战略与本市优势相结合,凸现地方产业特色。没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就会出现重复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要突出自身的优势和专长,切忌跟风和无序发展。四是要坚持产业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抢占科技制高点。东湖高新区历年研发投入强度在1.79%-5.10%之间波动,大致属于中科技产业,说明高新区研发投入强度不够,高技术产业技术研究不足。要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必须要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业,核心就是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此外,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就要加快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接国家“十二五”重点科技专项,将武汉市关键技术与支撑项目纳入国家战略。五是要坚持核心技术开发与创新商业模式相结合,实现自主创新。在中国,商业模式的创新,显然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新技术,但它比技术创新更现实。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应当支持和鼓励企业创造适合于中国国情、武汉市情,符合新兴技术发展规律的商业模式。六是要把改善政府服务与政策倾斜结合起来。要强化服务。要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精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创新行政审批方式,要探索精细化服务管理模式;要加大政策扶持,包括财政科技投入,扩大税收优惠。加快构建与新兴产业相配套的金融创新体系。
二、关于“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体会。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纳入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根据2010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武汉市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新增参保13.5万人、21万人、10.2万人、21.5万人和20.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73.6万人,参合率达到98.9%。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实现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应保尽保”。这些为武汉全面提升社会保障事业提供了经济基础。
虽然武汉市取得较大成就,但是与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为此,我建议:一是进一步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二是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包括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及各项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促使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关于“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的体会。
我建议:建设“两型社会”,主要是要借助创新的精神来建设。一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与创新精神建设“两型社会”。二是要应用新理论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要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要吸收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三是要转变新经济发展模式。四是起用新资本。建设资源节约的社会,自然资本投入减少了,根据能量守衡,必然要增加其他资本的增加量,那就是人力资本。加速进步之车的主要燃料是我们的知识积累,除非我们变得缺乏想象力,这辆车就不会刹车。推动发展的最终资源是人——有技能的、精神振奋的、充满希望的人。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所以要实施教育优先战略与人才为本战略,加大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五是开发新能源。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开发以核能、太阳能、风能、沼气为代表的新能源。新能源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大量开发并获得成功。六是实施新措施。必须通过政府干预规制市场来解决环境的外部性问题,重视对未来环境的预测及污染预防。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引导市民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形成崇尚节约、绿色消费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