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思践行 » 正文

教育的困惑与校长的责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05
                                    教育的困惑与校长的责任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感

                                          □  谢受贵
    每年的暑假,都是我们校长最繁忙、最迷惘、最无奈的一个时段,这时高考尘埃刚落定,中招风波又乍起,可谓几校欢喜几校愁!
    因为部分老百姓就认“升学率”这个“理”,所以街头巷尾都热议着某某学校考取清华北大多少人,上重点名牌多少个,加上各地的官员们也把高、中考成绩当成“政绩”来互相攀比,使得状态不好的学校压力陡增,一些校长更是谈升学而色变。
    才过“出口”关,又临“入口”关。一些初中毕业生的家长,期盼孩子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一鸣惊人,更是煞费苦心要替未成年的孩子选择一所“好”的高中。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基础厚薄,不比较被选择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特色、师资力量、校园文化,只是唯“名”是举。于是,一些所谓“重点”“示范”类高中门庭若市,而一些“普通”“职业”类高中则门可罗雀,乏人问津。
    我常常苦口婆心地提醒家长们:“最好”的学校未必最适合你的孩子,最适合你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然而,此时此刻,纵有满腔热忱,那一声声劝告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嘈杂的声音和惯性的力量深深地刺激了众多的校长。我们经常疑惑地盘问自己:难道“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考重点”“上名牌”?难道部分官员的喜好就能代表国家的意志?难道部分家长的评价就标志“人民满意”吗?
    带着这些问题,站在校长的角度,想谈几点办学的感想:
    一、追求办“真教育”的理想,落实“真办教育”的举措
    所谓办“真教育”,就是教育需要回归理性,学校需要返“璞”归“真”。
未来社会既需要一大批高科技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还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是党发出的声音,体现着国家的意志,正是我们教育需要回归的本位。
党和政府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可惜的是,虽然大家都认同素质教育的理念,但谁也不敢大胆去尝试和实践。这就导致十多年来,基础教育中始终存在着“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怪现象。
    既然教育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事业,那就切忌急功近利;既然教育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事业,那就一定要围绕“人”来设计教育的方案。
    可惜的是,当下许多人仍只把注意力盯着孩子的学业成绩。虽然学生的学业成绩的确十分重要,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上如意的高中和大学。因为优质教育资源和国家总体招生计划毕竟有限,所以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愿望都难以实现。让人担忧的是,一味强调“冒尖”,只追求学业成绩的单边发展,反而给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带来隐患。
    相反,那些成绩看似平常,而情智颇高、心地善良、为人诚实、严谨勤奋、心理健康、责任感强的学生却一路攀升,成绩斐然。上世纪80年代末,杭州有个小学有一个研究成果叫“第十名现象”,说的是某小学学生毕业30年后,成功人士大都是当年学校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这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揭示的就是素质均衡发展的真道理。
    校长怎样才能办“真教育”?校长只有具备了“教育家办学”的情怀,才有可能践行“真教育”。毕竟“真办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校长有顶住方方面面压力的勇气和胆识,还有摆脱束缚、寻找出路的智慧和方法。
    自2009年秋湖北省启动新课改以后,我更坚定了带领全校教职工“真办教育”的决心。全面开设课程,规范办学行为,进行学分认定,不分文理科,不让一个孩子过早偏科。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评,年级组和学校评等多元的发展性评价模式,充分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对于技术类、艺术类和实践类的课程,开足课时,不走过场,落实责任,切实提高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形成完整的实践报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今天,我所在的学校既安全有序,又生动活泼,成为湖北省首批“课程改革样本示范校”。
    二、坚持“德育为先”的方向,重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我国古汉语中,“教育”的“教”字,是一个“孝”字加一个“文”字。“孝”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文”指知识。所以,“教”的本意首先就是教人修养道德,其次才是传授知识。可见“德育为先”的 “新思想”古已有之。
    现行中小学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现实的状况是教师手捧教科书,都知道“教什么”“怎么教”,只完成着“教书匠”的工作,至于“为什么教”反而被忽略了。我想,这“为什么教”就是为“育人”而教,而这恰恰是教育的本质。
    在科学技术至上的今天,学校更像是一个批量生产“人材”的工厂。人们只关注分数、论文篇数或所谓的科研成果,却很少关心孩子的天性、道德、心理,甚至违背教育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换取学业成绩的畸形发展。这种发展,不是全面发展,更谈不上以人为本。这种“功利”和“务实”早该叫停了,因为从根本上说,它背离了教育的本真,与国家、民族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和需求是不相符合的。
    今天的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又在很大程度上以今天青少年价值取向为基础。遗憾的是,我们常常为中国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深感遗憾,但却很少为青年一代价值取向的扭曲而感到恐慌。
    作为校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仅凭知识和技能并不能给人类生活幸福和尊严,我们完全有理由有责任把高尚的道德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
身为校长,我们是一所学校或者一个地区最有威信、最有影响的“教育家”,应该坚守教育理想,履行校长职责,让教育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运行。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占领校园的主渠道,通过课程的渗透,活动的熏染,学生成长档案建设,综合素质评价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其入耳、入脑、入心,并内化为自身素质,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恪守“健康第一”的底线,引导师生幸福地生活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先决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
    我们的中学教师每天本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附加上来自家长、官员的高期望值,加上学校和班级之间的竞争、同行的比拼,心理压力就特别大。上课、补课、考试、阅卷、分析、反思、整改等成天忙碌,几乎没有了业余生活。单调和紧张的劳作,致使许多教师充满着职业倦怠的情绪。
    反观我们今天的校园,又是一道让人忧心的风景:到处可见戴眼镜的学生,满眼是肥胖的孩子。他们步履蹒跚,精神萎靡,纯一个亚健康状态。天气略有变化,伤风感冒频繁发生;体育课、运动会稍不留神,轻则皮外受伤,重则伤筋动骨。有资料显示,在社会各色人群中,最辛苦、最忙碌的竟然是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另有资料显示,今天中国的青少年与日本同期的青少年比较,平均身高约低2厘米。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似乎特别忙碌,却又格外弱不禁风。
    有鉴于此,中共十七大把“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写进了报告中。2007年,又启动“阳光体育运动”,发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青少年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
    我们终于可以旗帜鲜明地高扬“健康第一”的大旗了。
    在我的学校,我坚持要求各年级开足体育课,落实阳光一小时运动。运动场馆、力量房、娱乐室全天候向师生开放,成为师生最愿意光顾的处所。我校把每天下午第八节课作为法定的课外活动时间。每学期召开教师运动会、学生运动会,让全体师生都来参与,学校呈现出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每年的秋冬季节,我们都组织为全体师生进行健康体格检查,为每位师生建立健康档案,生活在学校里每个师生都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爱护,极大地增加了师生的幸福感和归宿感。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是行政领导,更是国家意志最基层的坚守者。
    校长应该成为教育家,并用教育家的眼界和胸怀办学,抛弃功利,远离世俗,尊重规律,坚守理想,切实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担当。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