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 向 阳
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任何政党、社会组织、社会群体都是靠着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凝聚起来的。而在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统领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 向 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共十六大以来继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之后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已经在实践中显示出科学性和真理性。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本质要求,对各民主党派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民主党派必须筑牢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体。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建设。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巩固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推进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是我们的重大任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团结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我们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信心和决心从政治立场、政治态度上升到价值认同、价值追求的高度和深度,用共同理想的感召、共同目标的激励、时代精神的凝聚,动员广大民主党派人士的智慧和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增强民主党派精神动力
一要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我国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实践证明,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参政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接受中共领导的责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责任,服务大局的责任,团结合作的责任和教育引导的责任,坚持做到与中国共产党思想同心、理论同源、政治同向和目标同一。总的来说,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人们对于祖国的一种真挚的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凝结起来、积淀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这种感情根深蒂固地深植于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蕴藏着国家与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及民族自立、自强之精神。这种精神使每一个爱国赤子对自己民族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传统美德、辉煌成就感到光荣、骄傲。我们民主党派前辈就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同中国共产党一道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要靠激励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种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昂扬向上、勇于进取、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精神。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创新民主形式、丰富民主内容,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加强参政能力建设的新理论、新途径、新方法,提高民主党派组织整体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的能力。
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活动是各民主党派共同的历史责任、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新形势下,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范围和构成、职能和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必须切实把思想建设作为推动自身建设的根本,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继承发扬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这是关系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各民主党派共同的历史责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共同事业和共同责任。我们要继承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不懈地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活动,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是坚持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为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需要。多党合作的发展,是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多党合作的水平,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水平所决定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号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作为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联盟的参政党,要准确把握、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学习的要求,在坚持政治原则、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民主党派要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搞好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等。当前,尤其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作为民主党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的思想政治任务,不断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的能力与水平。二是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自身建设的需要。目前,民主党派成员组成有很大变化。大量60年代末、70年初出生的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缺少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合作的经历、缺少重大政治斗争的经验、缺少老一代民主党派领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活动,正是新一代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三是民主党派继续深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教育活动的需要。民主党派在前年开展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要继续深化政治交接教育活动,抓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结合,继续深入加强自身建设。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活动,要准确把握内涵,体现党派特色,深化教育内容;要开展自我教育,加强思想引导,坚定理想信念,体现思想特色。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加强推进多党合作凝聚思想的共识。参政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主党派成员价值取向,作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举措。要重视各种社会思潮对民主党派的影响。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民主党派成员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民主党派成员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抵御西方多党制、议会制影响的能力。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决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动摇。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老一代领导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不断创新民主形式,丰富民主内容,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营造“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充分展示民主党派人士的良好精神风貌。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加强参政党思想理论建设。要引导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努力增强它的吸引力、说服力、影响力、渗透力。因此,必须坚持平等讨论,以理服人,切忌教条说教。从受众的真实思想反映中抓住问题的症结,进行有针对性的透彻说理。参政党的性质决定了参政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要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在包容多样中共铸和谐,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生动局面。鼓励民主党派成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价值选择多样化的基础上,实行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尊重差异,共生共存,使各种健康有益的价值观念相互借鉴、相得益彰,通过相互沟通,通过履职实践,逐步达成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深入人心。
四、民主党派要树立参政为民情怀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是衡量参政党政治价值、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也是我国政党与政权关系、政党功能和作用的集中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宗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必须始终把人民、人民利益、人民诉求作为参政议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宗旨。参政应当强化对人民的情感认同,必须忠实于人民。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民意,关注民生。通过参政议政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维护人民权利。为民说话,为政府建言献策,为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