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市区交通管理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 杨义勇
据《楚天金报》2009年11月26日报道: 昨日清晨7时许,60多岁的河南籍徐爹爹步出武昌火车站时,见中山路上行人乱穿,车辆抢行,心急如焚的他立即戴上交警的大檐帽,穿上警用反光背心,现场指挥疏导交通。
报道说:“记者从武昌中山路武昌火车站前经过时,看到一位老‘交警’正在指挥交通,见‘交警’的手势动作非常规范,行人和车辆马上变得规矩起来...”
看了这则消息, 直觉告诫我:时下流行“山寨”版,就连“山寨交警”也能起到蛮好的效果。
记者进一步采访发现,这位老“交警”除了大檐帽和反光背心外,身上并未穿警察制服。老“交警”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姓徐,来自河南,是一名退休交警,这次准备到湖北洪湖走亲访友。不料走出武昌火车站,见行人和车辆太不像话,违章乱行,于是他从包中取出大檐帽和反光背心,想“教训”一下他们。
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村民们为了不让鸡、鸭、猪、麻雀等吞食成熟时节农作物,在田间、地角制作一些毛草人,借助于风力 “双手”摆动起来似驱赶状来保护农作物,这还真有些效果。
目前,我们的城市有现代化的电子眼、信号灯,有训练有素的交通警察,而且武昌火车站是新改造过的,街道宽阔整洁,交通四通八达;而道路上过往行人乱穿,车辆抢行, 这当然不是“山寨交警”和“毛草人”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时效性和科学管理水平造成的,是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的缺陷。
谈到这里有人会说:交通拥挤、堵塞是大城市的通病。说得不错,不过我看还得看具体情况了,就拿与武汉条件相近的重庆市来说: 重庆又名“山城”,公路因山多而陡峭弯曲,因为是山路就不可能宽阔,基本是两车道来两车道去的四车道,过江大桥更没有武汉的过江大桥宽阔、多而平直,据我多次出差重庆观察,亲身感到那里交通顺畅,车辆往来有序,因车辆抢道引起 道路拥挤、堵塞较少,行人过往马路也较为有序。可见重庆市交通管理的时效性较合理和科学管理水平较高。
说到武汉市,历来的城市管理者都津津乐道于“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联系四方的作用。但城市管理水平日显落后, 市民出行时不便,怨声载道,曾被戏称为“大县城”,近年来虽有所进步,但在本市居民和外来客人看来,交通状况远没有“与时俱进”,这固然有多方的原因:城市扩容快,私家车增加快, 黑的黑车到处兜客,道路拓宽时拆迁难,修建道路缺资金,有些司机行车时爱抢道,过往行人爱乱穿马路...历史的、现时的道理可以找出一百条, 我看归根到底只有一条: 城市现状由城市管理者的水平及其城区交通管理的时效性和科学性来决定。因此我们武汉就有了所谓号称的“万里长江第一遂”,城市交通的循环道路久修不通...
一位智者曾经告诉我们: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不好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况且我们多数的市民不是坏人,只要设计出好的制度,并加以贯彻实施,目前城市交通是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的。
我们的城市交通管理制度设计和贯彻实施可以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新的举措:1.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很多国际大都市,机动车辆的人均拥有量很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2.问计于民,集中全体市民的智慧,调动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这是城市交通制度设计和贯彻实施成败的关键;能不能调动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也是考验城市管理者的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3.执行制度和监督措施得力,针对具体问题,如果制度设计不合理, 执行制度时又行同虚设是我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大忌;反之,如果制度设计科学合理, 执行制度和监督措施得力, 预期目标就变得可望可及了。例如:中山路武昌火车站前的交通警察的工作,既要有制度安排在一定的时效性内有交通警察上岗,又要有制度和措施监督交通警察在岗位上敬业。有了制度和监督措施来保证:每个交通警察如此,所有岗位的人员都敬业, 就不会发生“山寨交警”事件了。
以上说了这些,我并非一定要议论武汉市城市交通管理的时效性和科学性水平如何?也并非一定要议论武汉市城市管理者的城市管理水平如何?我只知道:市民希望出行时便捷,不愿再怨声载道;外来客人感到来武汉舒坦、武汉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