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洪山
——新中国60华诞献辞
□ 官之端
新中国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我的人生走完了65年的沧桑岁月。这65年竟有55年都生活在洪山的土地上。我是直接通过目睹洪山的巨变来见证祖国的日新月异,也是通过切身的体会来感受祖国巨龙腾飞的艰辛。我在祖国的怀抱中长大成熟,我在洪山的沃土上耕耘收获。没有人能脱离祖国、离开环境而独自生存。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回眸历史,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澎湃。——新中国60华诞献辞
□ 官之端
(一)走进洪山
新中国是在国民党反动派仓皇逃往台湾丢弃的一片废墟上兴建家业的,还有国内外敌对势力疯狂破坏,虎视耽耽。但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中国人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建设自己的新生活。
50年代百废待兴。1956年新中国刚七岁,像一个刚入学堂的孩童。那一年全国高等教育院系大调整,在武汉创建一所测绘专业的大学,就将上海、天津、青岛部分大学同类专业合并,创建了武汉测绘学院。1956年月,我随父母从青岛迁校武汉,来到珞珈山下,走进洪山区。
迁校是多么繁杂劳累的任务,但在孩童的记忆中只觉得有趣。平生第一次坐那么久的火车,而且每个车箱全都是自己的邻居,熟人,真让人激动。1956年长江大桥正在施工,火车只能到汉口,再换轮船到武昌,又换汽车到武测的新家。一年以后的1957年,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通车,这就是毛泽东“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60年后的今天,长江上已有数不清的大桥,长江二桥、白沙洲大桥、还有南京长江大桥等等,所有的这些我走过的长江上的桥,在我眼里,没有哪一座能与第一座长江大桥媲美,这横跨龟蛇二山的长江大桥永远都不逊色!因为是万里长江第一桥。
从青岛迁校时我读小学四年级,读完中学、大学毕业分配又来到洪山区教育局任教。光阴荏苒,掐指一算,仅在洪山任教已是44年整,至今仍“退而不休”,继续站在三尺讲台发挥余热。
(二)难舍洪山
60年代是崇尚英雄主义的时代。三年自然灾害,中苏两党反目,天灾加人祸,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粮票、布票、豆腐票、油票、肉票、鸡蛋票,总之什么都要票。物质生活贫乏,但精神生活不贫乏,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让知识青年把一切困难踩在脚下。一部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打动了无数青年学子的心。“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广大毕业生的豪迈誓言。
1965年大学毕业分配的志愿书,我填写的就是“到农村去,做个乡村女教师”。哪曾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在洪山区花山中学任教还未满一年,还没有转正,就被时代大潮裹挟着走进了那场新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政治运动。当时,花山公社是开放公社,花山中学是重点中学,自然也是政治斗争非常激烈的战场。我是用一双刚满20岁的青年的眼睛来“观察”文化大革命的。之所以说“观察”,是因为我是新老师还没有转正,不知道该斗谁,谁也不斗我,所以反而是旁观者清。我看到“文化大革命”是如何走上“武斗”的邪路,看到我崇敬的老校长、老书记被戴上一尺多高的帽子,脖子上挂着侮辱性的牌子被学生和造反派们游街、示众。随着斗争的深入,大串联开始了,我被派去和学生串联重庆,去过渣漳洞,白公馆,去过北京天安门接受毛主席第七次接见红卫兵……那些惨死的同事我忘不了,那些触目惊心的噩梦,无论过去多久都是挥之不去,没法淡忘。
60年代后期,毛主席发表了“五七”指示,学工学农学军,师生都参加农业劳动。“不插五一秧”是春忙,“不插八一秧”是“双抢”。火热的太阳,火热的劳动场面铸炼着知识分子火热的心。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什么是拿不下的农活。个个老师都能插秧、割谷、挑草头、种茶、养猪、挖鱼塘。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劳动丰富了精神生活,劳动很光荣,劳动很快乐!
文革前的大学生必须服从祖国分配。花山中学虽是一所近郊农村中学,但师资力量非常雄厚,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广东、福建、山东、浙江……各地的大学生齐聚一校。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满天,老师们洗净一天的泥土和汗水,就喜欢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走在乡间的小道上,漫步在田埂上,披着爽清的月光,对着天际的星斗,畅谈着祖国的前途,勾画着青春的梦想。而农民兄弟总是用不解的眼神望着,想不通这些先生为什么天天压马路而不是洗了睡。
1976年10月,郭沫若的“大快人心事,粉碎了四人邦”唱响大江南北,祖国走出了十年浩劫的阴霾,这才发现这十年我们竟错过了两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党和国家领导人明确指出,如果我们不能紧紧追赶蓝色海洋,将会错过迎面而来的第三次浪潮。民族振兴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培养,而培养人才需要教师。这就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唤发了无限的创造力和英雄气概,老师们一方面兢兢业业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积极投入建校劳动,因为十年浩劫,人口已十亿。旧校舍要扩大,新校舍要上马。师生用铁锹整操场,用黄泥打制砖坯,用小平板仪平整农田,用镐头在乱石冈上筑梯田、建茶园……就这样,建起一所所中学小学,盖起一栋栋教室宿舍。
80年代高考恢复和受到重视,90年代洪山调整重点高中。现在洪山高中已是湖北省级示范高中,今年高考考了十名600分以上的好成绩,比全国重点中学——武汉中学高考600分以上的人数恰好多出一倍。洪山区还有省级示范小学、市范幼儿园,省级职业学校,省级特考(盲校、二聋)等。洪山教育的蓬勃发展见证了祖国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脚下的沃土,我从文革初期的懵懂青年,成长为学有专长的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洪山区首届十大名师,成为政协委员,成为省民革参政议政专委会的成员。所以我认为,我是跟祖国一起成长的。是洪山这块亲切的土地,是风雨岁月几十年的经历让人不舍离开。在这块熟悉的土地上教过两代人,站过44年讲台,眼见着学生的孙子辈又背上书包走进学堂,心中真是感慨万千。
所以我说,难舍洪山。
(三)感恩洪山
都说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的确如此。新中国经历的种种磨难,也必然体现在她每一个儿女身上。
1956年父亲来到武汉,1957年反右斗争被打成右派分子。60年代我的兄弟姐妹考大学毕业分配都受到牵连。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概莫例外。我高中就读于33中,升学率首屈一指;我高中三年成绩优异,十四门功课全优全校只有8人,但考大学只录取师范,分配时又被“贬”农村。许多同学朋友深为我惋惜,都说命运于我不公。但是,当我随着祖国一起走过极左思潮干扰的灾难之后,我非常感谢这段青春的磨砺,感恩这块热情的土地。试想一下就会明白,哪有后来攻书克艰的勇气?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哪能在繁重教学重压之下,还能撰写几十篇论文和七本专著?若没有十年乡村女教师的经历,哪有参政议政的优秀提案?没有亲历十年文革那场闹剧的荒唐和惨烈,哪能如此珍惜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
我是洪山培养的名师,我是洪山人民的女儿。当“孔雀东南飞”时,武汉的教师在深圳已成庞大的湖北兵团,我却站在洪山不离不弃。我被朋友批评是“僵化”、“愚忠”,但我心里知道,人各有志,我不是愚忠,更不是僵化。现在,我的父母和爱人,还有好多伙伴同事,都长眠在洪山的土地上。我可以拿着咖啡色的护照游东欧、游菲律宾、游新马泰,我可以拿着墨绿色的边境证游港澳、游台湾、但游完之后,我还是回到武汉,回到已经生活了55年的洪山。
因为我感恩洪山。
(四)祝福洪山
60年的探索奋进,60年的沧海桑田,新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艰苦磨砺,经受住了一次次的生死考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浩荡东风,让祖国焕发出无限的勃勃生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领导下,中国人不仅要“当家作主站起来”,还要“改革开放富起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的中心上,短短三十年时间,世界惊奇地发现,东方巨龙,腾空出世。特别是2008年8月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对中国刮目相看,由衷地叹服。祖国经济建设、民主制度、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已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像那“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举世瞩目,天地可鉴。
如今,漫步洪山任何一条大街小巷,我都能回想起她从前的模样。当年区委区政府的大楼,现在是华灯闪烁的群光广场;当年走上去硌脚的瓜米石马路,如今是高桥林立、车水马龙的徐东商业街;当年鲁巷十字路口的磨盘空地种小麦当草坪,如今是景观别致、喷泉佳木错落成趣的街心花园;当年洪山区是乡下是郊区,如今是智力密集、高校成片的中心城区之一。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打击不容忽视,尽管前方还不知会遇到怎样的坎坷荆棘,尽管洪山区相比其他基础好的城区还有更多的困难,洪山也有她自己的优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洪山80万人民的不懈努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明天的祖国会更美好,明天的洪山更喜人。
所以我祝福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