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市民革党员常福曾:酒店总厨转任职校老师,他把三名学生带进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02
       今年10月,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行,这是世界职业技能的“奥林匹克”。在前期的集训中,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学生张亚鹏、余雪莹入围糖艺西点制作、烘焙项目中国集训队。

三年前的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毕业留校的鲁磊进入糖艺西点制作项目“国家队”,破了市第一商业学校参加世界级比赛的“天荒”。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每个项目只有10名左右成员,都是层层通关精挑细选出来的。

带他们的老师是常福曾,也是三位年轻人口中最感谢的人。

“如果不是遇到他,我可能会浑浑噩噩过三年,拿个毕业证随便打个工混日子了。”采访中,这是常福曾带过的毕业生说的一句话。

抓住各种机会带学生参赛“全国找差距”

常福曾(中)正在指导学生。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常福曾自小便与烹饪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16岁的常福曾到闻名荆楚的云鹤酒楼从事烹饪工作,拜中国烹饪大师、“鮰鱼大王”孙昌弼为师,潜心学习烹饪技艺。

2012年,常福曾37岁,已担任过多家星级酒店的行政总厨,负责全国40多家连锁店的菜品开发、餐饮顾问,年薪百万元。但他毅然辞职,入职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成为一名烹饪教师,一年的薪水还比不上在酒店工作一个月。他的目的是把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鮰鱼制作技艺”传下去,他是这项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学生们单纯,我能沉下心来教手艺,他们能安心静气学好手艺。”

学校支持他,专为他创设湖北省常福曾技能大师工作室,并放手让他改革。十年过去,中餐烹饪专业从只有十几名学生,发展到在校学生330余人。

常福曾的一大诀窍是抓住各种机会带学生参加比赛,一方面“全国找差距”,另一方面“在和高手较量中积累信心”。奖牌拿得多,学校和专业的影响力也打出去了。

24岁的冯松如今已有自己与人合伙的餐饮店。让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的,是2014年全国烹饪大赛拿到金奖。他的参赛作品,是湖北名菜橘瓣鱼汆。冯松至今记得,参赛前的一个多月,常老师带着他经常熬到深夜,查阅各种资料,反复调配鱼蓉、水、盐、生粉、鸡蛋的配比,为的是让鱼汆呈现出完美状态——“形如橘瓣、晶莹洁白”。赛后,冯松把常福曾抱起来转了一圈,“他让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自费运输几吨重设备到广州参加国赛

常福曾的糖艺作品,青铜方尊。资料图

2020年,19岁的张亚鹏入选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中国集训队。过程异常激烈,市赛决出1人进省赛,省赛决出1人进国赛,国赛再选出10人进“国家队”。张亚鹏把成功归于常福曾细致到极点的苛刻。备赛中,常福曾会带着学生上百次地预演赛程查漏补缺,一个作品一张详细流程图,3小时的比赛,每个环节用时精确到秒。国赛地点在广州,温度、湿度、水质都和武汉不一样,为了万无一失,常福曾自费运输几吨重的比赛设备,带队提前一周到达广州,进行适应性训练。

鲁磊和张亚鹏的感受一样。2019年,他参加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选拔前,从熟悉糖的属性、干熬和湿熬的区分,到加入矿泉水、蒸馏水和自来水的结晶效果,常福曾带着他,“像做化学试验一样,一遍遍试验,一次次总结,长达半年之久”。

糖艺西点制作教学,常福曾自己也是2017年才接触,之前他一直从事的是中餐烹饪。学校党委书记、教学校长艾翠林记得,当年自己把这项教学任务交给常福曾,他只说了一句“我研究一下”。接下来很长时间,艾翠林从早上7时到晚上7时甚至更晚,总会看到常福曾在工作室忙碌的身影。再往后,常福曾把“糖艺冷凝的简易离心机”等多项专利成果捧回了学校。

艾翠林介绍,学校历史上总共获得24项国家级奖项,获奖者都是常福曾带出的学生。

每次比赛听到学生获奖他都会哭

常福曾正在指导学生。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在学生眼中,常福曾爱哭。每次比赛公布获奖名单,听到自己学生的名字,他都会哭。常福曾说,哭,是为学生高兴,他知道中职生要成才、有出息有多不容易。

今年25岁的杨欢是常福曾任教的第一批学生。和大部分进入这所中职学校的学生一样,中考的失利令他对未来无所希冀,来自黄陂农村的他初来就想辍学。“家里父母务农,还有一个姐姐,我想打工挣钱养家。”

常福曾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拉着杨欢促膝长谈了一次,并在课堂上对他关照有加。“上雕刻课时,手把手地带我雕,极有耐心。”发现杨欢观察力和模仿力很强,什么东西只要学一两遍,就能雕成形,常福曾毫无保留地把烧鮰鱼的技巧传授给了杨欢。现在的杨欢已是汉口一家私人会所的副厨师长,负责管理12人的厨师团队。“常老师不但教会了我技艺,还让我因此拥有了阳光的性格。”

2013年,鲁磊初中毕业,可以上一所高中,但因为不是心仪的学校,他瞒着父母填报了第一商业学校,成为常福曾的学生。当他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冷拼与雕刻赛项一等奖奖状带回家时,父母的态度,从当初说上职校就“打断你的腿”,到赞许支持。

“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的期待开始转向‘大有作为’的实践阶段,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我们责无旁贷。”常福曾语气坚定自信。

学厨艺成为一名烹饪艺术家

常福曾正在指导学生。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常福曾传授的,不仅是手艺。余雪莹记得,开学第一课,常老师讲授《如何当好一名厨师》。他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讲到做武昌鱼,会从地域文化、传统文化讲起,接着说鱼的结构、产地的正宗性,再说烧得香是怎样的化学反应,“让我一下子就对厨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你们要学习的,不仅是成为一名厨师,而是成为一名烹饪艺术家。”“厨艺和厨德能够成为创造美好人生的两块基石。”冯松说,常老师经常讲的这两句话,一直在激励着自己。

2016年,毕业前夕,鲁磊流露出想外出创业的想法,常福曾疼惜“好苗子”,极力挽留:“如果不是家里等着你养家糊口,建议你留下来,和我一起,继续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常福曾多方奔走推荐,18岁的鲁磊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到第一商业学校。

“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协调‘匠与器’的关系,让我们培养的人才在现代化技术发展中学以致用,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传承育人上,常福曾常常思索,还开创了“小师傅”教学模式。如今,20岁的吕霄鹏、24岁的沈文龙,十几位常福曾的得意门生,成为常福曾开创的“小师傅”教学团队成员。他们或留校任教,或利用假期、本职工作之余,回到学校,对学弟学妹们口传心授,帮助他们德技并修。

目前,“小师傅”团队成员还在滚雪球式地增加,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在职业教育的平台上,常福曾令“传承”和“育人”被赋予了新意义,“大师”真正得到落地。

今年,常福曾成为新一届市政协委员。他相信,带着传承的情怀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一定能够培养出源源不断的技能性人才,甚至是大国工匠”。

(长江日报记者 汪甦    通讯员 车璇)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