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履职二十载 心底无私守初衷
□ 郭梓成
“……坚持,需要理想;坚持,需要毅力;坚持,需要信念;坚持,需要意志;坚持,需要执着;坚持,需要坚持”。发表于2012年《武汉民革》第三期上的一首诗中的结尾,是我的切身的感受,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撑。
1993年,我以中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和家族的“渊源关系、在台的社会联系”的条件加入民革。我的入党介绍人是解放战争时期起义投诚,后又参加抗美援朝的戴大定先生和时任东西湖综合支部主委张鹤林先生。当年,我年近四十,由于当时民革发展党员要求渊源和历史联系,强调学历和资历条件,党员的年龄普遍较大。我在党派中算是年轻党员。初入民革,我撰写了《我所知道的郭宗燮律师》一文,追忆了解放前武汉市著名律师,武汉民革最早的党员,也是我的叔祖郭宗燮先生的生平,特别写他早年参加国民党,解放后又最早加入民革,成为武汉市统一战线最早的成员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事迹。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老一辈民革党员的高风亮节和铮铮风骨,以及民主党派优良的传统,同时也表达了我政治上的价值取向。该文除在东西湖区文史资料上刊登外,还被武汉市文史资料收录,后来被武汉地区的一个高校研究武汉地区律师事业发展史的论文作为文献资料引用。这也算是我给民革组织的见面礼。我之所以加入民革,完全基于政治上的这些理念和对祖辈传统的自觉的
继承,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加入民革组织后,组织上给了我极大的关怀,市民革曾多次派我到省社院和市社院参加学习培训。通过学习,我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历史定位有了清楚的了解,觉悟得到了提高,思想得到了升华,我因此有了前所未有的别样的历练。老一辈的品格和风范深深影响了我:许多老党员,曾经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历经了种种人生坎坷,有的老党员的一生经历甚至具有悲剧色彩。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组织,他们没有权力的欲望,没有个人利益的追求,他们的信念不因时势变异而动摇。他们是我身边最好的榜样。我把他们当做我的老师,并在语言和行动上自觉的向民革老党员看齐。
我积极参加组织的活动,表现出对民革的热爱和参与民革工作的高度的热情,组织上和党员们对我也非常关心和信任。1996年,区民革支部改选,张鹤林第二次当选支部主委,我有幸和魏其国同志一起当选支部副主委。这是我在区民革组织担任职务的开始,也是我为党员服务的开始。
1998年,民革武汉市委决定在东西湖区成立工作委员会,并下设三个支部。市委会指派张鹤林为新成立的工委会主委,魏其国和我任工委副主委并分别兼任一个支部的主委。同年,我成为区政协的委员。2002年,张鹤林主委因年龄原因卸任,市委安排魏其国接任工委会主委,我和区云为副主委。2002年区政协换届时,我成为政协常委,承担起更重的社会和政治责任。这期间,两位主委对我高度信任,总是把最重的任务如组织发展和参政议政的工作由我负责。为搞好参政议政的工作,我倡导成立由骨干党员组成的“参政议政和学习中心小组”,常常组织大家到各部门进行调研,紧盯东西湖区经济和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连续几年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并通过各种途径反映到有关部门。那期间,我把自己的家当做工委骨干党员集中和办公的场所,利用休息时间组织骨干党员学习、研讨,撰写民革的提案、建议或以工委会名义发言的大会发言稿。有时还留大家就餐,以便节约时间,尽快完成工作。这样的活动,增进了党员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工委会的凝聚力,也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工委会的许多党员现在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2010年出版发行的《东西湖地方志》记载:“1998年-2000年针对吴家山地区占道经营、欺行霸市、短斤少两等问题,由郭梓成等民革委员提出的整顿市场秩序,严禁销售黄色书刊、黄碟,打击黑网吧、不规范的卡拉OK厅,兴建少年活动中心和加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等意见、建议,均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分别列为区人大区政协议案和提案”。地方志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工委会当时的参政议政的工作概况。这给民革区工委的工作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录。
这一阶段,我代表民革区工委在区政协大会多次发言。2004年所作《把吴家山建成武汉的昆山》的发言,在区内产生强烈反响,也引起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建设。这是民革党员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民革工委参政议政的重要的成果之一。在此期间,我也曾担任区监察局的特邀监察员,历任几届的行风评议员并担任派驻行评单位的组长,每次监察和行风评议工作我都是尽职尽责,敢于仗义执言,敢于提出问题,督促相关单位整改,很好的履行了监督职责,也借此扩大了民革的社会影响。
2006年5月,区工委换届,由于我任职时间长,参加的社会活动较多,在区内和工委会党员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许多党员因此论资排辈,认为我应该是换届后的主委的人选。但是,民革市委和中共东西湖区委统战部根据培养优秀的年轻女干部的需要,最终协商确定区云同志担任主委,我和李平为工委副主委。换
届前后,有些同志对组织的这样的安排不理解,情绪有些波动。我也一度被误解,区工委的工作受到影响。
身处其间,我虽有些想法和情绪,但对于民革组织的责任感促使我尽快的调整自己,进入到新一届工委的工作状态。我及时提议召开工委会,对班子成员作出新的分工,以便工委会能正常开展工作,还在几次的全体党员大会上,表明了自己拥护组织决定的态度,同时也希望广大党员支持新一届工委会,尤其是支持新任主委的工作。我力图用实际行动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消弭不良影响,并继续承担组织发展工作,以良好的工作姿态,展示新一届民革区工委团结和谐,积极作为的形象。接下来的几年中,区云同志也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努力的工作,不负众望的完成了各项工作。
我和她同时担任区政协常委,在调研和提案方面互相支持、配合,民革工委会的调研报告和集体提案也屡次被评为优秀,受到表彰。工委会的成绩,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充分肯定。我还经常参加中共东西湖区委召开的双月座谈会和政情通报会,每每与会,都会主动配合主委,提出一些有见地、有深度的意见,以供区领导参考。真正做到“帮忙不添乱,参政不越位”。 我本人提出的《关于优化交通环境,让惠民公交真正惠民的建议》,《关于完善社区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议》和《关于规范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运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建议》等提案,在区内有一定影响,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和肯定。
我真心诚意的帮助几任主委工作,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组织建设和参政议政尽力,没有计较个人得失和荣辱,经受了考验。对于这个阶段的工作,我觉得无愧于我的祖辈,无愧于民革组织,无愧于民革工委的党员同志。
2011年6月,区工委面临再次换届。我对自己担任工委副主委的多年的工作也做了一个全面的述职,作好了退出民革工委班子的打算。市民革和中共东西湖区统战部在协商新的工委班子和主委人选后找我谈话,要我继续留任工委副主委,帮助新任主委的工作。起初,我认为,自己任职时间太长,不太合适再担任职务。再说,一个年近六十的人,继续任职,势必影响年轻同志的发展。但几位领导跟我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深入的交换意见,我理解了领导希望通过“传、帮、带”的作用使民革组织薪火相传的想法,理解了领导的良苦用心,更感觉到自己对民革组织的新的责任。
当年换届,杨早明同志担任主委,区云改任副主委,我和李平继续担任副主委。我在新一届工委会中仍然负责组织工作。
在新老主委交替之间,为以新的姿态参加省市民革联合举办的“放歌九十载,同心铸辉煌”歌咏比赛,我积极组织参赛党员进行排练,请具有音乐特长的党员尹琦指导和伴奏,自己一同登台演唱,工委会的节目获奖,同志们都感到高兴,党员刘爱明至今还把放大后的登台演唱的照片,挂在办公室墙上,留作珍贵的纪念。
2012年,杨早明主委被派到外地挂职,我代为主持工委会的日常工作。曾被同志们戏称为“郭代主委”,有党员还把我说成“老黄牛”。这是玩笑之言,我更将这些理解为党员对我的督促和激励,尽力把工委会该做的事做好。杨主委挂职回来后,看到工委会工作仍呈现良好局面,感到非常高兴。
因为年龄原因,我在本届区政协中没有再担任委员和常委的职务,但为了协助主委搞好参政议政的工作,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参加工委会提案、建议、各种会议发言的讨论和文稿的撰写,帮助工委会中年轻的政协委员搞好参政议政的工作,继续发挥着作用。工委会一些政协委员的提案,也倾注了我的心血。
对于组织发展工作,我更是尽心尽力,一批经济界和社会法制界的年轻人被发展为党员。区民革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平时有写点文稿的习惯,截至上一届工委换届,我撰写文稿230余篇。为了工委会能完成市民革在宣传信息方面的工作任务,近几年,我屡屡向市民革杂志和网站投稿,诸如《彰显民主精神,展现民主特色》,《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历史的厚重》,《我为玉树痛》,《惜岁》,《春运短信》,《七言古风述端午》以及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写作的《南京随想》等许多文稿,分别被《武汉民革》刊登。2012年,我在《武汉民革》上发表的《坚持》一诗,获得了民革市委给予的奖励,我还被民革市委宣传部表彰为“优秀撰稿人”。我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和鼓励年轻党员加入宣传信息工作的行列。
2014年首个宪法日,工委会决定组织宪法宣传活动,我和党内律师同仁及其他社会法制界的党员一起,上街宣传宪法和法律。活动既体现民革特点和优势也有较好的社会效果,这在全区各民主党派中还是首例。除此之外,我还于2007年开始任居住小区的业委会主任,于2014年起担任“社区律师”等工作,一直到现在,我还继续履行这些职务,继续发挥着民主党派成员的社会作用。
我就要退出民革区工委会的班子了,但我仍是一名党员。我深知,我在民革组织中是一块铺路的基石,是一架支撑他人的梯子,是一段薪火相传的接力。有幸成为如此角色,也是个人历史的独特而珍贵记忆!
我曾读过陆游的《咏梅》,词中“无意苦争春”的境界,可以用来概括我担负民革工作时的心境。卸任之际借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词句来向组织表白,对同志们交代,同时表达我今后一如既往发挥民革党员作用的决心。 (作者为东西湖民革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