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五任主委的“元老”
——记民革江夏区工委会副主委饶坤明
□ 李建义 胡杰
在江夏区,有个政协委员被称为“提案大王”,每年要交十几份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在江夏民革,有个资深副主委被称为“常青树”,辅助五任主委开展日常工作。他承接江夏地气,用自身存在的价值展示了一个民革党员的特色与风采,如今虽已踏入知天命的年轮,却依旧在践行自己当初的诺言:甘当人梯,乐于奉献。他就是江夏区一至四届政协常委、民革江夏区工委会副主委饶坤明。
做提案只为百姓得实惠
问及为什么会戴上“提案大王”这个头衔时,饶坤明微笑而语:“因为别人说我提得多,所以就被冠上这个名字。”履行民革党员职能,撰写提案,多源于不忍心看到路边的老婆婆因为道路破损而频频摔跤;看到下雨天行人因积水被贱一身泥……针对群众关心、领导关注的各类话题事件,饶坤明积极带领民革党员四处走访调研,广泛探求社情民意,提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惠民提案,并得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采纳。
他提的《关于整治关山桥地区市容、交通环境,建设好纸坊南大门的建议》,上升为2010年、2011年两年区政协续办建议案,《关于拓宽青龙南路的建议》被确定为年度区政府实事。如今的关山桥和青龙南路不仅是纸坊居民快速出城的最理想通道,更是江夏城区靓丽的景观。五年前饶坤明和其他民革党员一道提出的《关于整体迁建江夏区精神病医院的建议》,现在已启动建设。还有他提出的《关于规范江夏汽车维修市场 改善武昌大道南段面貌的建议》已成为今年区政协的建议案,年底即可变成现实;《关于完善物业管理体系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建议》也在区政协全会上作交流发言。
民革的事就是我的事
饶坤明,一个长相与内心一样敦实的中年汉子,话不多,做得却不少。在党派的日常事务中,表现出像女性一般耐心细致、考虑周到。“民革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饶坤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对待生病老党员,他二话不说,送老人看病,为老人送饭,还不忘告诉老人以后要注意预防疾病各类事项。或许付出并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为对方带去了最实在的关怀与温暖。饶坤明不仅关心老党员生活质量,而且关注着组织里的新生力量,徐永旭、刘永刚、祝志胜等新一批党员也是在他的带领下日益成长。作为辅佐五任主委的副主委,在每次改派之际,饶坤明都能从大局出发,推贤让能,中流砥柱。
江夏民革是一个没有指派专职机关工作人员的工委会,大量的上传下达、协调各方的任务,还有组织党员调查研究、走访慰问、培训学习、参会发言、财务报账及指导各支部达标创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等大量工作,需要人手和时间去组织协商,然而,我们的饶坤明总能十几年如一日,在没有一分钱报酬的情况下积极主动配合五任主委把它做得有条不紊,曾多次得到民革市委会和江夏区委统战部的好评。
本职工作他是一把好手
在单位,饶坤明是综合科科长,主管社会事务协调和食堂工作。2013年夏季,为签订预防结核病与艾滋病的目标责任书,他带领同事跑遍了全区所有街道、开发区及20多家区直部门,终于按时间节点完成了任务。疾控工作线长、面广,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需要其他部门协调配合支持,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主动跑街道、访部门,把事情办得稳稳当当,让单位领导很放心。同时,饶坤明还提出,疾控人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和老人。每逢极端恶劣天气和疫病高发期,他都要到舒安、湖泗等偏远地区,走访慰问贫困群众,了解掌握卫生、疫情第一手资料。
疾控中心主任董明娜说得好,“食堂每天为八九十人提供工作餐,他每天都在食堂‘转悠’,尤其是到一些不易观察的角落,苍蝇与蚊子都是他的围剿的对象。”大到食堂灶台的改造、食材的进货渠道,小到饭菜的口味、价钱,他都要亲自过问。他还把干部职工的意见及时收集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时改进。为此,他赢得了单位上下一片好赞,尽管如此,这个老老实实以工作为重的人却显得很淡定。
这个憨实低调的中年汉子总认为,做事情或许并非要看到其本身蕴含的意义及目的,有时只是单纯的喜欢、或者觉得应该做,可能就将事情做得更出色。不管是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一名民革党员、亦或其他,像饶坤明这样的人都值得被众人肯定。这颗区民革的“常青树”五次获评全区优秀政协委员,三次获评全区参政议政先进个人,被十几个部门聘请为政风行风监督员,四次获评全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作者为江夏民革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