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复兴梦、幸福梦
□ 刘 辉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生生不息。但美梦终究会被现实所惊醒,1840年的鸦片战争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从此国门洞开,进入了一个风雨飘摇、多灾多难的历史时期。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踏上了一条充满悲壮与艰辛而又浩气长存的追梦之路。无数志士仁人舍生取义,无数英雄豪杰奋起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华儿女经过了28年艰苦卓绝的抗争,直到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这个积贫积弱的东方民族才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是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它既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元素,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通俗表述。个人虽然渺小,但每个人都是中国梦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十几亿中国人民共同努力。“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凸显出民生工作和社会管理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克强总理也同样提到:“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说明民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出发点,更是落脚点,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国家积极回应民生诉求,才能让中国梦的实现更有底气。
“共同富裕”是中国梦的原则。“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让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到全体民众,实现“共同富裕”,才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年以来,积极的快速发展使国家面临着各种资源不足的挑战,在资源有限的制约下,将资源优先配置在生产中的发展模式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努力在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是我们的主要做法。现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两者的关系,成为了党和政府当务之急。改善收入分配模式,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工资水平,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权益,只有老百姓手里有钱,才能拉动消费;只有社会保障健全,老百姓才能敢于消费。拉动经济向消费转型,对于未来的发展,民生投入不是负担,而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引擎。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更好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
公平正义是中国梦的基石。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需要我们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才能够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实现公平正义,既需要清除腐败、打破权力操控,厉行法治,建立起畅通的人才流动和上升通道,消除影响民众参与社会生活的阻碍,处理好教育、就业、养老、医疗、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使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只有这些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提高保障是中国梦的任务。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企盼的就是“过上好日子”。能够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年来,通过免除农业税,义务教育免费,提高工资标准,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实施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等等一系列改革改进举措,使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网初步建立、医疗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高。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依旧是各级政府不懈的努力方向。只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断满足民生之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亿万人民逐步共享发展成果,才能够实现共筑中国梦的理想。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构建已展开,改革的力度史无前例。也许,改革的过程要经历艰难险阻,也许,实现中国梦所面临的挑战似乎艰巨得难以克服,但请别忘记开创不可能的奇迹,正是我们国家的历史,这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
我们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作为民主党派机关干部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演讲者为市民革机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