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敬爱的老主委李家友
□ 杨保和
在我没有加入民革组织的时候,曾经是民革社会联络部的社联人员,经过参加一年多的社联组织的学习,对民革的性质、地位、任务有了一定的认识。我的大伯父是原国民党军队的少将参议,1948年武汉金口起义后就弃军从商了,我的五叔父是民革前身民主促进会的会员,因为这些渊源关系,我自愿申请,经民革组织批准于1985年加入了民革组织。
作为一名新的普通民革党员,参加民革机关组织的各次活动,感到都是新奇的,参加活动总是充满了热情和兴趣。在这些过程中,我发现并认识了民革内的许多老同志,很多人曾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舍身救国,参加过伟大的抗日战争,在解放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取得了新的成绩,然而却有一些同志在不同时期的一些政治运动中由于不同的原因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有的人还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策的关怀下,他们一洗过去不公的待遇,过着暮年的幸福生活,我周围的一些亲友同样都沐浴着这温暖的阳光。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毕竟大都老矣,仍有不少客观困难和期求。作为一名新的民革党员,除了参政议政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可做的事呢?在江岸区工委会一次会上我提出了这一问题,当时受到常委李铁肖同志的支持,在换届中建立了市民革第一个“老年支部”,我当选为该支部的主委,开始为老同志们办一些实事。
在一次民革市委会组织的学习会上,发言中我说了一下我们江岸区八支部(老年支部)的工作情况,李家友主委听了这个汇报后,因为他非常重视老年工作,认为这种做法可以作为典型让大家知道,所以就决定让我在汉阳琴台文化宫礼堂向全市民革党员作了全面汇报。汇报的效果还算可以,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通知我到各党派老年工作委员会作了交流发言,湖北省民革机关刊物特邀我撰稿在《湖北民革》上刊登了老年支部的经验。转眼间湖北全省民革组织都知道武汉市民革有一个老年支部,1988年民革湖北省代表大会上我当选为出席民革全国代表大会湖北省的代表。
参加民革全国代表大会从北京回来后,在李主委直接关注和关心下,由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干部处协同民革武汉市委会组织处一同到武汉市教育局协商调我到民革机关工作。时间不足一周,1988年底我离开了工作23年教育工作的讲台,成为一名民革机关的干部,自此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战工作战线上一员了。
我到民革市委机关工作以后,在李家友主委的亲切关怀教导下,由一个不甚熟悉统战工作的一般干部,一步步成长起来,在短短的8年里,我一直被民革组织委以重任,家友主委紧跟中国共产党干革命的坚定政治理念和立场,对我影响巨大,李主委曾对我说过:“搞好民革的工作,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时时不能忘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主党派将一事无成;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自民革成立的那一天起,民革就和中国共产党成为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李主委在工作中不仅身体力行,也教育民革机关干部和广大民革党员要永远紧跟共产党走,毫不动摇。
李家友主委对干部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干部工作要有实效、要有超前性,工作都要深入调研,提前准备,杜绝临时抱佛脚查资料的懒散工作作风。所以在每次开会前我们都要预先做好准备,像小学生进考场前的准备一样,整理好资料,对资料都要非常熟悉,用到时像做答卷一样背诵出来,出了差错可是要受到严厉批评的。然而,李主委又是一位受大家尊敬的慈祥老人,更有他温和的一面,对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新成员都是网开一面。在一次常委会上,因为我准备不足出了失误,其他同志以为这次该老杨受批评了,但是李主委却微笑着很温和地说:“这个问题先放一放,下次开会再讨论吧!”这种宽严相济的领导风范不言自明。
李家友主委不仅是一位严肃的领导,也是一位平易近人且生活朴实的领导。他家子女多,家境并不富裕,一家人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他曾多次拒绝单位给他的经济补助。一次在庐山开会,回来时住在九江一位民革党员自办的宾馆里,条件不像一些星级饭店那样好且房间还有些紧张,但老板还是给李主委安排一个标准间。为了节约开支,少开一个房间,李主委说:“你就和我住同一间吧!”我再三推辞:“这怎么可以呢?”李主委接着又说:“我们住在一个客房可以少租一间嘛,咱们也可以拉拉家常。”那天我就住在李主委那间靠外的一张床上,睡前我们谈了很多事,从家庭、工作到历史,从30年代到90年代……夜深了,不能影响他的休息了,我说:“李主委你休息吧,时间已经很晚了。”这时已经过了深夜,我关了电灯,很快李主委睡着了,但我却不敢入睡,因为那天从庐山下来我就鼻子不通气,生怕一睡下打起呼噜影响主委的休息。第二天上船后我蒙头大睡,船到黄石港我才醒来。
李主委担任武汉市政协副主席了,但他从不摆谱、享特权。他的牙齿坏了,需要安装全口义齿,听说某医院在汉口开了一家门诊部,每周有一位牙科专家来坐诊,我陪李主委去那里看牙科。看专家门诊的病人很多,外面排了很长的队,我说咱们表明一下身份吧?可能就不排队了。李主委坚决不同意,我们就扎扎实实地加入了排队的行列,这时不少人通过平时看电视,认识他就是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李家友,就主动提出:“您这大年纪了,工作又忙,还到这里排队,您先看吧。”李主委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好意,坚持等到医生喊到自己的号。
李主委不仅关心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学习,更关心我们的生活,处理问题非常人性化、生活化,如,他想方设法为职工解决家用煤气问题,派人给退休老同志安装抽水马桶,等等。
对民革组织的老龄化现象,李主委非常重视。他常对我们说,没有民革这些老同志,哪有现在的民革。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愈来愈多,为此民革市委员会设立了专门的老龄委员会,指定专职干部负责老龄工作,专门解决老同志们的困难和问题。在国家政策的范围内,在中共党组织的支持下为不少同志落实政策,要求机关各职能部门全力以赴办好老龄委的事,许多民革的老同志对李主委的关怀至今念念不忘。
记得到江西开沿江城市工作交流会的那次,我再次随李主委出差。会议期间正逢我的小女儿大学毕业待分配期间,她妈妈在工厂上班一日三班倒,家里无人,很不放心。李主委给我说那你就带她和我们一起到庐山玩几天吧。我说那不合适吧,李主委就告诉一个信息,他说周新男同志是从庐山调来的,他一定会想出办法的。结果我女儿就自费和我们一起去了庐山,她就住在周主委的一个学生家里。
我到市委会工作的时间并不长,短短的8年时间内,经历了在宣传处、组织处、秘书处、办公室几个处室的任职,在李主委的直接领导下,兢兢业业工作,实实在在做人,这都得益于李主委对我的谆谆教诲,广大民革党员的支持和机关同仁们的配合,如沐春风,一帆风顺地走完了我一生的工作旅程,1996年开始了我幸福的晚年生活。
李家友主委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不时在我脑海中浮现,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就是“永远紧跟共产党走”,努力学习,踏实工作,把民革组织建设成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参政党。我永远缅怀敬爱的李家友主委!
(作者为市民革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