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不渝的辛亥革命志士梁维亚
□ 黄 铉
常言道,善始者易,善终者难,尤以善始善终者更难。梁维亚自武昌起义,至北伐、抗日战争,一直坚守在革命阵营一边,只要是革命工作,无论大事小事都干,也不计较,可以说慎终如始,始终如一。时人戏称他为“梭子鱼”,他欣然接受。喻他为“梭子鱼”,无非是说他十分活跃,行动敏捷,什么地方都可以见到他,什么事情都少不了他。正如他评介汤舜卿所言:“有革命团体他无不参加,有革命行动他无不乐从,至于名位则避之唯恐不及。”
梁维亚,字民希,号子英,湖北麻城人。1880年(光绪六年)出生于一个小康之家。“幼时聪颖,善读书,解大意。稍长则留心时事,不屑于举子业”。一次偶尔从族兄梁显廷处得到《中国魂》、《警世钟》二书,“日夕玩索,有所感愤,不知者恒目为痴,弗顾也”。“因鉴于清政不纲,外侮日亟,决心投身军营,以谋出路”,于1906年经王友善介绍,投奔湖北新军第八镇第三十一标第一营前队当兵。入营不久,即由麻城同乡余诚介绍加入同盟会,余诚当时是同盟会湖北分会的会长。余诚在湖北活动时间不长,不久就离开了。与此同时,他和本标的汤舜卿、李岳嵩、董天人等,发起组织武德自治社,名为讲求学问道德,实则以推翻满清专制为宗旨,会员有二百余人。后“因机谋泄漏,上官诘责,事遂中止”,于是与贺公侠、黄元吉、曾省三、江炳灵、汤舜卿等另组文学研究社。
1908年12月13日,梁维亚又与同志黄申芗、黄元吉、钟畸、杨王鹏、李六如、汤舜卿、曾省三、林兆栋等组织群治学社。群治学社当时主要是以三十一标和四十一标为活动中心,故这两个标参加群治学社的特别多,如三十一标的有黄元吉、梁维亚、汤舜卿、邓玉麟、曾省三、李建中、黄依僧(以事泄开除,复投四十二标二营当兵)、祝制六(以事泄开除,复投四十二标一营当兵)、江国光、刘九穗、万鸿喈等,四十一标的有钟畸、杨王鹏、李六如、蒋伯夔(蒋翊武)、刘复基、潘康时、蔡大辅、何海鸣、唐牺支、万奇(万耀煌)、章裕昆等。其次,三十二标的也有一部分人参加,如黄申芗、贺公侠、单道康、孙昌复(亦作孙昌福)等。而陆军特别小学堂的学兵参加群治学社的最多,要占群治学社总人数的一半。估计群治学社社员有五百余人,而据潘康时说,社员达六百人以上。群治学社成立后,其工作则分途进行:一方面运动军学各界,继续在湖北新军中发展社员,还利用各省扩充新军,从湖北新军选调骨干的机会,派人分赴苏、皖、沪、奉天等地,在新军中开展工作;一方面会同詹大悲、何海鸣、查光佛、蔡济民、李岳嵩、潘鼎新、涂寿卿、宛思演等,组织《商务报》,以为鼓吹机关。1909年春,群治学社一分为二,属于湖北籍的如黄申芗、黄元吉、梁维亚、汤舜卿、曾省三、江炳灵、陈孝芬等,大都转入共进会,属于湖南籍的如杨王鹏、李六如、蒋翊武、刘复基、单道康、何海鸣、唐牺支等,经改组后成为文学社社员。梁维亚虽为共进会会员,但一直与文学社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1910年4月,湖南发生饥民抢米风潮,共进会湖南负责人焦达峰拟乘巡抚岑春蓂压制饥民风潮,约湖北同时起事。黄申芗即集合同志于武昌黄土坡憩园馆内开会,密谋联络会党,组织军队,计划于4月24日午夜由三十一标一营同志首先发动,先夺取该标弹药库,继则各标响应,出占楚望台。当时有富商董仲卿、罗伯良二人,自愿捐款资助。不料孙昌复由汉口运炸弹至武昌时不慎出事,加上有人告密,“讵以事泄,为瑞瀓探知,飞调队伍梭巡各街衢,令各标营长官严加防范,并通缉黄申芗等人。故是夜无从集合,起义之事不果行(黄元吉语)”。当时黄申芗正在三十一标,得三十一标标统曾广大暗中帮助逃出后,身无分文,行李衣物都存放在武昌一处临时租赁的住所。梁维亚对大家说:“黄君远行无资,吾等又贫甚,爱莫能助。且黄君弃家而走,非计也,维亚愿牺牲一身,以救黄君。”于是自告奋勇替黄申芗取行李。等梁取了行李刚刚离开,捉拿黄的士兵便将他的临时住所团团包围了。黄申芗和大家分头将存在阅马场及蛇山各处的炸弹、名册、印信、命令、旗号,一并迁移销毁后,乘夜渡江,由同志熊文卿、涂寿卿资助逃往上海。与此案有关的江炳灵、黄孝霖逃往四川,梁维亚则逃往荆沙一带。黄申芗逃走后,群治学社改组为振武学社,以后又改组为文学社,共进会会务则改由查光佛主持。
梁维亚逃到沙市后,由巡防营见习万树勋、钱洪胜的引见,得识陈洪度,两人相见,欢若平生(陈洪度,名滔,河南南阳人。1912年元旦与孙谏声同赴滦州。滦州独立,陈洪度任前敌指挥。清军大举围攻,所部死伤殆尽,至弹尽援绝时,陈洪度与孙谏声驰入敌阵而殁,年二十七。后胡鄂公拾其遗骨葬于荆州)。1911年春,梁维亚与其兄梁保亚及陈洪度,在荆州将军衙署附近开了一家店铺,以经商为名,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被当地官府发觉,梁维亚星夜逃往石首。不久接到汤舜卿的信,要他立即返回省城,他便与潘锡九等相偕至汉,寓汉口大夹街。他当时负责联络工作,常往武昌会晤杨时杰、杨玉如、李春萱、胡祖舜、涂汉鼎、熊秉坤、赵士龙、黄元吉、曾省三、董天人等。10月9日,彭、刘、杨三烈士被捕,从容就义,梁维亚悲愤填膺,四处奔走呼号:“今不起义,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
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第二天,奉黎元洪为都督。13日,黎元洪任梁维亚为汉口十八商团团长,于是率前二十九标及三十标官兵百余人至汉口,保护中外商民,演说起义宗旨,以安抚人心。是时詹大悲组织汉口军政分府,任何海鸣为参谋主任,任梁维亚为参谋兼军法官,并督办汉口船政。汉口战事紧张时,改任卫队营管带,加入第一线作战。因何锡蕃指挥失误,放弃滠口,以致节节败退。梁维亚在左腿受伤的情况下,仍督分府卫队与都督府督战敢死队,奋战于大智门,并花园、桥口一带,连战三日,均失利,乃率卫队退守汉阳。
宋锡全、李亚东先后撤退,梁回武昌报告经过。都督黎元洪命他往长江下游策动反正,相机联络江浙等省军队援鄂。梁入上海晤陈其美,陈其美派他与枝江人张蓬生、沔阳人刘福标等参加夺取上海兵工厂。11月3日,陈其美出任沪军都督。陈及马君武见梁维亚勇于任事,又派他和方伟两人赴苏州运动新军反正。苏州同志以他新从武昌来,派他和方伟往说江苏巡抚程德全。他和方伟各藏手枪一支进入抚署。程出见,他手按枪柄大声说:“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公素识时务,只有应天顺人,方为上策。”程以大势所趋,不得不宣布独立。苏州易帜即由此而来。苏州事毕回沪,正碰上詹大悲,何海鸣等招募决心团。前来投效的人很多,有张森、蓝文蔚、刘文岛、潘祖信、王振球等。决死团陈雪琴一队由他带回湖北,后改编为鄂宪兵队。在船上,与孙武相遇,孙武刚好也是从沪上回汉。孙武便将成立民社,借拥黎而拥袁的话对他讲了,孙武的意思无非是想拉他入伙,他不但不为所动,而且“大不谓然”,十分反感。
回到武昌,黄申芗时任第八协统领,委梁维亚为协执法官。在一次会议上,政客孙发绪、余大洪摇唇鼓舌,借机挑拨离间,诋毁南京政府,大骂孙中山。孙武与之呼应:“南京政府竟如此败坏,我宁愿承认北京政府,不愿承认南京政府。”孙发绪本是安徽巡抚朱家宝派到武昌探听消息的清方奸细,后混进革命阵营,被黎元洪奉为座上宾,委充顾问,置之左右。孙武与他打得火热,称他为“智多星”,遇事请教,他也曲意奉承,为取悦于孙武,改名武孙,十分肉麻。一些激进党人见孙发绪如此嚣张,十分气愤,决意惩罚他。蔡大辅自告奋勇,当场杀孙,梁维亚愿为接应。后来在平湖门开会,孙发绪又大放厥词,蔡大辅掏出手枪,对他开了一枪,然而未击中。梁维亚情急之下,扑上前去,用双手死死扼住孙的咽喉,孙大呼救命,经众人排解、劝说,才罢手。实在说,这是党人的无奈之举,当时的情形正如后来有人所言:“只见诸将拔剑斫柱,不闻子房运筹帷幄。”所谓 “子房”者,无非是指那些官僚政客、立宪派、保皇党人,他们鸠占鹊巢,而革命党人逐渐被架空,被边缘化,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
群英会事件,梁是积极推动者之一。事后,当权者想嫁祸于文学社,说是文学社诸人挑唆所致,借机大开杀戒。他快人快语:“这是共进会打共进会,与文学社无关。驱逐者黄申芗、向海潜、黄元吉、汤舜卿、李基鸿、蒋东佛、梁维亚;被驱逐者孙武、邓玉麟、高尚志。”以此为文学社撇清。湖北军政府改组,改部为司,他任军务司参议,不久,改任第四镇参谋。
二次革命失败后,他逃往湖南,曾代理永明县县长。任期满后,调湘西凤凰县苗防屯务处任科长。因策动湖南政变,反对洪宪帝制,受到通缉。
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梁维亚任陆军部差遣。1917年,起义军官纷纷南下护法,他又回到湖北,并于1919年出任鄂西靖国联军总部上校参谋。当时,黄申芗任联军参谋长,蓝天蔚任总司令。
大革命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副官主任。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他对蒋介石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十分不满,曾一度隐居于庐山。据他的长女梁在湘回忆,这段时间,他与黄申芗过从甚密。此时黄亦住在庐山。后来他为了生活,曾做过徐州税务局局长、湖北枝江县县长。抗战期间,还做过湖南祁阳县难民站站长,以后流寓重庆。
1946年,他和向海潜发起组织辛亥首义同志会,两次筹备会议都在他家召开。后被选为辛亥首义同志会常务理事。
建国后,他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撰写辛亥革命回忆录,还陪同搜集辛亥革命史料的有关人员采访健在的辛亥革命老人。他与李六如私交甚笃,曾赴京探望。后经李六如介绍,进入湖北文史馆工作。
梁维亚于1962年6月8日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作者为市民革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