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民革 图片新闻 民革新闻 参政议政 人物风采 支部生活 学思践行 对台工作 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 正文

倾情文教怀睿智 着眼未来建诤言——记全国人大代表、市民革主委彭富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11
 彭富春,1963年9月出生于湖北仙桃,现任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人大常委,省民革副主委,市民革主委。

    彭富春1992年赴德国学习哲学,师从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哲学名家海德格尔的弟子博德尔教授。1999年被评为武大哲学系博导,成为武大最年轻的博导之一,并兼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台湾佛光大学兼职教授。他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著书立说,其代表作有:《美学原理》、《论中国的智慧》、《哲学与美学问题》。


                                   倾情文教怀睿智  着眼未来建诤言
                                       ——记全国人大代表、市民革主委彭富春
                                            □ 视野

    有人说“教授就是要一心一意教书”。对此,彭富春有着自己的认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不应只在讲台和书斋作贡献,还可以走进社会大舞台,让自己的智慧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作为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彭富春,不仅能够孜孜不倦地从事教学和潜心著书立说,还能够不遗余力地建言献策。他先后提出“学校要强化心理教育”、“国学教育和现代公民教育相适应”、“实施全社会的人心建设工程”等建议案,尤其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只有强国文化才能文化强国”建议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100个学生电话催生出的议案

    “马加爵事件”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其实,早在2004年3月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彭富春就提交了“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在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议。
    作为国内最早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代表之一,他建议在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课程,加强人格教育,维持学生情绪的和谐与稳定。这一建议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再一次成为公共话题。
    多年后,谈及这一至今仍有影响的建议时,彭富春坦言,最初的动议是来自他的教学和生活。他发现,不少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都存在心理问题,面对人际交往、就业和升学压力不知所措,造成性格孤僻、抑郁甚至狂躁,常常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发泄情绪。最夸张的一次,某个学生竟然在一天内给彭富春打了100个电话!
    “这一极端做法,引起了我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此后,彭富春开始有意识地和学生讨论,并查阅相关资料。交谈中,他感觉学生们习惯把“郁闷”挂在嘴边,小小的细节被他记在心里。彭富春认为,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各种矛盾都会映射到青少年身上,由于他们的认知应对能力较弱,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节心理,释放郁闷,长此以往,压力易转化成心理问题,就可能发展成精神疾病。于是,在当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他提出了相关建议。
    就这样很多人知道了有个提“心理健康”建议的彭代表。第二年,湖北恩施高中邀请他给学生们作心理辅导报告,他欣然前往,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一条心灵之路。
    如今,入学心理审查、心理门诊、心理课程、心理指导师等一系列制度在各大、中学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彭代表的建议也从最初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用博客向世界开启一扇窗

    打开彭富春的博客,一篇《欧行漫记》记录着2007年12月初,他随中国人大青年代表团访问欧洲的一段经历。
    16年前,他带着对知识的渴望来到德国攻读哲学博士,在这里生活了7年;16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欧洲的土地,身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求学变为促进国际交流的使者。
    “欧洲人民对我们是友好的。但是,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我们对欧洲了解得多。好比一扇窗子,要打开,才能看到窗外的风景!”说这番话时,彭富春若有所指。
    原来,中国人大青年代表团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访问欧洲议会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当时会场气氛非常热烈,议员们正就气候、环保、文化等话题争先恐后地发言。其中,有位德籍“美女议员”在发言中,对我国人权和宗教问题提出了指责。她话音刚落,彭富春代表率先予以有理、有利、有节的回答和指正。他指出这位议员的发言主要源自不了解中国,如果她了解真正的中国,将会对目前的中欧关系以及对中国的人权、宗教问题有新的认识。当他提及自己曾留德七年、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这一经历后,在场议员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这里居然有位年轻的哲学家!会后,不少欧洲议员主动和彭富春握手,并用德语和他交流。彭富春用理智和智慧赢得了外交尊严。他至今颇有感慨:“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敌意来源于积习与嫉妒,误解来源于疏淡与试探,期待来源于交流与合作,而成功则来源于真诚与尊重”。

                                  彰显传统文化引发全民辩论

    2009年“两会”,将这位平凡的“教书匠”推到了媒体的风口浪尖,从“QQ支招”大学生就业,到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兽首之争”的激辨PK,再到“最维护国体的议案”……
    虽然彭富春的议案建议不时引起广泛关注,但当他看到自己“关于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程”的议案入选人民网“最维护国体的议案提案”,并得到国际书协主席刘正成先生的极力推崇时,着实感到有些意外。与此同时,他也听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人叫我‘彭复古’、‘彭古董’。”
    这份不算很长的议案,顿时在各大媒体上激起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探讨,“无论赞成还是反对,传统文化能够引发全民讨论,这对于其传承和发展绝对是有积极意义的。”彭富春对此十分豁达。
    “对于兽首拍卖事件,有人说它违背游戏规则,是程序上的不正义,也有人说它以毒攻毒,是道义上的正义。在我看来,爱国,需要热情,更需要理性,要体现出一个大国的气度,避免陷入爱国误区,否则爱国主义可能会演变成极端民族主义,爱国可能会变成害国!”
    他的“爱国理性论”,不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认同,还有不少网友留言支持。

                                   国学要与公民教育相适应

    弘扬国学的声音,过去20年从未停止。然而,对国学教育的质疑之声也在两会期间响起。人大代表叶青说,十年坚持推“车改”源于国学。政协委员刘大钧认为,国学班收费太高,“国学热”不如说是以国学为名的“挣钱热”。人大代表彭富春公开表态称,“背诵《三字经》毒害青少年心灵”,围绕着国学教育的争议由此升级。
    彭富春曾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过一个关于国学的建议案,主要是强调国学应该跟民主、科学的公民教育相适应。
    彭富春长期从事哲学研究,也从事中国思想的研究,一直十分关注教育和文化问题,对“四书五经”也是非常熟悉的。他认为对于现在小孩的教育,我们要从现实出发,古人讲“亲友疾、药先尝”是从其那个时代出发的,我们思考问题也要从我们这个时代出发。所谓的国学就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在此基础上建立我们的价值观。
    国学不能等同于儒学、孔孟之学,否则就变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问题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了。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仅仅是中国的学术起作用了,而且中国的学术也是在世界的范围内,它也是多元文化当中的一种。因为,我们现在进入全球化的时代,经济上已经全球化了,政治上也全球化了,文化上也全球化了,包括很极端地主张国学、伪国学的一些人也在看美国的大片,也在利用互联网,互联网不是我们中国的东西,所以说国学不能等同于孔孟之学。
    孔孟之学传授的是“四书五经”,那么像《三字经》和《弟子规》是什么呢?有人考证它应该是从南宋就已经有了,主要是在明代和清代,但是,也延续到民国,延续了差不多近一百年。但是要注意《三字经》和《弟子规》并非儒学的经典,它只是通俗的读物,就是给不认字的或者认识几个字的小孩读的一种读物,它里面除了有孔孟儒学的经典东西,还掺杂了我们过去讲的封建社会的很多习惯性的观念,这种习惯性的观念很多是值得怀疑和推敲的。所以,国学不能等同于孔孟之学,孔孟之学也不能等同于《三字经》和《弟子规》。

                                 只有强国文化才能文化强国

    “文化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后花园’”、“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是大国崛起的必然趋势,也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的切身感受和真知灼见。
    “两会”期间,彭富春在谈及文化问题时,有着自己的视角和见解。他认为,文化强国关键在于有强国文化。只有强国文化才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才能强国。为此,“必须把文化发展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尽快制订文化领域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以促进文化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建设。”他说。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让彭富春感到高兴。他认为,要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最根本的是文化创新。繁荣和发展文化,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但是只停留在继承和传承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是要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创新。
    对于怎样实现文化创新,彭富春认为,文化创新首先要培养文化创造者,培养“大师”。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文化界的“乔布斯”,一个乔布斯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而且鼓励了无数人致力于技术创新。而一个文化界的“乔布斯”不仅能够为我们带来丰富的文化产品,他将带动的是一个文化创新的群体,这个群体会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文化成果。“一个大师带动的是一个群体”,政府应该重视“大师”的示范、带动效应,应该有意识地培育能够产生“大师”的土壤。
    其次,要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应该致力于创造划时代的文化产品。“文化强国必须有强国文化”,在彭富春看来,强国文化不仅是优秀的文化产品,还必须具有时代标志性和创新理念。
    彭富春曾在2008年全国“两会”的小组发言上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他7岁的孩子认为动画片都是西方出的,还曾说“没到迪斯尼,就不算去了香港”。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支撑迪斯尼运作的有五大事业部:影视娱乐、媒体网络、互动媒体、相关消费品、主题乐园,迪斯尼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彭富春认为,目前我们缺的正是这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文化和文化产业。
    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远没有中国制造的物质产品那样在全球具有影响力,即使说到中国的文化,人们主要认可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中国当代文化。他认为,要实现文化繁荣和发展,政府应该鼓励打造划时代的文化作品,并借“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出海,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魅力”,输出“中国价值”,强壮“中国国力”,使文化这一“软实力”,成为中国经济的“硬支撑”。
    划时代的文化作品从内容上来看,应该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合,并且具有创造性;既保留了中华民族最有价值的文化,又符合世界文化的特点。这样才能发挥中国当代文化的创造力,使中国当代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并对世界文化有所贡献。
    划时代的文化作品从形式上来看,其形态应该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这是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所要求的。
    其三,文化强国既要张扬强国文化,还要反对“弱国文化”。强国文化应当是有精神有思想的文化。但在现实生活中,粗鄙文化、腐朽文化和堕落文化等“弱国文化”还有很大市场。比如嘲弄弱势人群;腐朽文化宣扬传统文化中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糟粕成分;堕落文化倡导吃喝玩乐甚至吸毒等消极堕落的生活方式。“一些一味迎合市场低级趣味的东西对社会危害很大,可以说是隐形的鸦片。”
一个民族,只有当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要更进一步地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从而抵达文化强国的彼岸。

 
 
[ 武汉民革搜索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鄂ICP备19014777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