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革党员施平建言“布衣参事”得落实
□ 车璇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4月15日,武汉市政府参事室宣布,面向普通市民,公开选聘3名“布衣参事”。选聘对象为所有对武汉经济、历史、文化有研究且热爱武汉的普通市民,没有身份、学历、职业等限制,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建言“布衣参事”的第一人,正是武汉民革党员、武船高级工程师施平。
选聘“布衣参事”的构想,源于去年12月26日的一次对话。武汉市市长唐良智邀请9名市民代表一同就年初承诺的“十件实事”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当来到第三站中华路轮渡码头时,唐良智邀请市民代表一起登上了轮渡。
施平便是9名市民代表之一,他一直热衷为武汉城市发展建言献策。三四年前,有人提议他去做市政府参事,一打听,施平才知道市政府参事的主要构成是专家学者和党政干部,且须是正局、博导级别。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他:这样的参事室结构相对单一,所提建议的专业、理论水平高但有些不接地气,为何不邀请一些热爱武汉的本土市民来做参事呢?在轮渡上,施平向市长唐良智建议:市政府参事室除了“学院派”,还能不能吸收熟知武汉本土历史文化的市民参与? 这一建议让市长颇有兴趣,他当场拍板:“我们要吸收一批对本地历史文化比较了解的市民,成为政府参事,他们研究问题会更贴近实际,提的建议操作性会更强。这是很好的建议!我们要落实。直接从普通市民中选参事,有利于集思广益,特别是通过普通市民参事的渠道,更多、更直接、更鲜活地了解民情、民意,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决策水平。”
由此,市政府参事室把向民间借智、选聘“布衣参事”提上工作日程,市政府参事室大门向普通市民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