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8日,长江依旧平静地从武汉穿城而过,阳光洒在江面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这一天,78岁的刘敏华再一次站在了渡江节的起点,望着眼前人头攒动、彩旗招展的队伍和他们身后奔涌向前的江水,心中百感交集。五十七年前,她曾作为大学生女子仪仗队的代表参与了这一象征着武汉精神的活动,而今她以一位民革老党员的身份,带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回到这里,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初心不改,忠诚如磐
刘敏华的故事要追溯到她的青年时期。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正值国家处在艰难探索的时期,她毅然选择投身于人民医疗事业,跟随深爱的恋人杨纯业,远赴湖北恩施的贫困山区,为当地的土家族山民提供医疗服务。作为湖北中医学院的毕业生,她肩负着将现代医学带入偏远山区的重任。那时的恩施,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但刘敏华毫不畏惧,她用一颗赤子之心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将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最需要帮助的人们。
在山区的岁月里,刘敏华不仅学会了在最简陋的条件下,用“土洋结合”的方法治疗病人,还面对了巨大的挑战。她虽然学的是中医专业,但在山区缺乏妇产科医生的情况下,毅然自学了妇产科知识,为当地妇女儿童提供基础医疗救治。医学是严肃的学科,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刘敏华除了在山沟里挑灯夜战,刻苦学习外,还被组织安排到县医院学习接生和计划生育手术,后来又被送到武汉市第六医院妇产科进修一年。
学成归来后,刘敏华在咸丰率先开展了“花粉素羊膜囊注射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应用,成功完成了300多例手术。这一成果在全地区引起轰动,并在恩施地区的学术会上进行了示范与交流。由此她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标志着她在专业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刘敏华深知,医疗工作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心与心的沟通。每当夜深人静,她和丈夫杨纯业一同在煤油灯微弱的光芒下,翻阅医学书籍,刻苦学习新的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他们始终默默思索着如何更好地服务乡亲们。刘敏华常说:“我是一名医生,我的职责就是守护群众的健康。”
责任担当,奋斗不息
进入七十年代,刘敏华被调至咸丰县清坪区医院工作。在这里,她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乡亲们信任的朋友。她在这期间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也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挑战。面对缺乏医疗资源的困境,她迎难而上,创造条件;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她坚持学习,不断进步。从为妇女接生,到推广新技术,刘敏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
1976年,刘敏华一家调回武汉,她的事业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她先后在湖北柴油机厂卫生所和江岸区妇幼保健所工作,始终保持着在山区锤炼出的坚韧精神。她不满足于现状,勇于创新,率先在全市推行婚姻咨询体检门诊,积极参与建立围产保健网络,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武汉市的成功经验。她的努力不仅赢得了同仁的尊敬,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刘敏华的职业生涯中,最令她自豪的成就是创建“爱婴医院”。她深入到基层医院,从选址、设计到设施建设,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落实。她的细致与坚持,使得江岸区在全市首批验收合格的爱婴医院中占据了三席,成为全市的典范。刘敏华深知,妇幼保健事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更关乎国家的未来。因此,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最终获得了妇幼保健主任医师的职称。
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初,刘敏华在全国《妇幼保健》等专业杂志及中西医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多次参加全国妇幼卫生学术会议,并两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她的卓越贡献得到了最高层次的认可,1996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科研创新,光照未来
刘敏华不仅是一名杰出的医务工作者,更是一位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研者。她在治疗少年儿童弱视方面的研究,堪称她职业生涯中的一大亮点。20世纪90年代初,刘敏华敏锐地意识到,少年儿童弱视问题在国内日益严重,亟需有效的治疗手段。她通过深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结合自己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的丰富经验,探索出一种基于颈脊疗法的弱视治疗方法。
这种疗法通过对患者颈椎特定部位的手法调节,改善脑部血流量,从而达到增强视力的效果。刘敏华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疗法在治疗少年儿童弱视眼上有显著疗效,有效率达80 %以上。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还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1995年,刘敏华的这项发明在第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了金奖。全国妇联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发出了《关于授予刘敏华同志“巾帼发明奖”的决定》,高度肯定了她在少年儿童弱视治疗领域的突出贡献。
刘敏华的发明,不仅展现了她作为妇幼工作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女性的求实与进取精神。全国妇联号召全国妇女学习刘敏华的敬业与奉献精神,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下一代的健康作出贡献。这一荣誉,不仅肯定了她的科研成果,更彰显了她作为民革党员,为社会做出实际贡献的赤子情怀。她的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成为医务界的一面旗帜,为无数青少年带来了光明的未来。
爱国情怀,赤诚如故
刘敏华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更是一位优秀的民革党员。在她的心中,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实际的行动。加入民革后,受到组织的培养,被推选担任第八、九届市政协委员。担任市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了多项关乎民生的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五个一”工程先进个人。担任市民革妇委会主任期间,致力于改善妇女儿童的健康与生活条件,两次获市三八红旗手殊荣,被评为民革全国先进党员,受到时任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的亲切接见。
刘敏华的爱国情怀,在她的家庭中也得到了传承。她的女儿赴美国深造后,依然心系祖国,疫情期间多次向武汉捐款捐物。这份对祖国的深情厚谊,是刘敏华一生教育的成果,也是她赤子之心的延续。
2001年退休后,刘敏华与女儿团聚,移居美国。然而,无论身处何地,她始终心系祖国,心系武汉。她时常通过电话、网络关注国内的时事动态,尤其关心家乡的发展。武汉疫情期间,她与女儿积极参与当地华人社群的捐赠活动,筹集物资支援武汉,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即便身在异国他乡,刘敏华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根,她把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向身边的外国朋友宣传中国的文化和发展成就。她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是中国人,我的心永远和祖国连在一起。”
无悔人生,芳华永驻
今天的刘敏华,虽然年事已高,但她依然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尤其是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热爱,从未减退。她时常说:“我这一生,没有什么遗憾,因为我将青春和力量都奉献给了祖国。”在她的回忆中,每一个奋斗的瞬间都是那么的鲜活与动人。她的无悔人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民革党员在新中国建设中的光辉篇章。
刘敏华站在渡江节的起点,望着奔涌的长江,仿佛看见了自己五十七年来的足迹。她用一生的努力,书写了民革党员的爱国、爱民情怀,用一颗赤诚之心,践行了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不断为民革争光。在她的眼中,江水滔滔,奔向远方,正如她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矢志不渝。
刘敏华的故事,正是无数民革党员的缩影。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刘敏华用她的一生,诠释了“赤子情怀铸忠诚”的内涵,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容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