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留方寸地,留予子孙耕
刘志正
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其后,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暨全国土壤普查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对“三普”作了全面具体的安排和要求。日前,按照国务院相关通知精神,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计划从今年起启动第三次土壤普查,用4年时间完成对全省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用地进行综合勘测和“全面体检”。中央强调土壤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精准有效实施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举措,要广泛宣传其重要意义和严格要求,为土壤普查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共同做好普查工作的强大合力。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我国最稀有、最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14亿人口吃饭大事的耕地利用好、保护好。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因此,土壤普查可以从根本上摸清耕地“家底”,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含量、肥力水平、生态环境,障碍因素等方面做全面的摸底和诊断。为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旱涝保收,稳定高产的高标准农田提供相关依据,可以为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开具良方,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支撑。
回顾历史,温故而知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在农业大跃进,“以粮为纲”的经营方针指导下,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我省在安陆县开展试点普查工作,培训技术骨干,制定技术规程和工作方案,总结经验,为全面铺开普查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当年,毛主席总结提出的以土为首的“农业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号召广大农村以农业八字宪法为核心,开展科学种田。针对普查中发现的耕作层薄(犂无三寸土),淡(土色浅、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瘦(土壤肥力差)等影响农业增产的障碍因素,当年,河南长葛县掀起了深翻土地,增施有机农家肥的改良土壤高潮。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农田坡改梯田,建设海绵田的改土措施,在全国起到了典型示范效应,为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我作为全省第一次土壤普查的技术骨干从试点到资料汇总都参与工作。
1978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是在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进行的。此次普查,中央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和成果汇总要求。采取层层办试点,培训技术骨干,总结工作经验,分期分批全面推开。这次土壤普查从准备试点到成果汇总、验收,历时4年。完成各类各项数据统计及各县《土壤志》的编写出版工作,基本摸清了土壤资源家底,包括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肥力状况及其水平,理化性质及其特性,生产性能及其特点,障碍因素及其症结,为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良及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此次土壤普查强调成果应用,主要针对土壤养分失调、失衡等障碍因素,开展了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针对土壤普遍缺磷(P2O5)状况,在生产上采用增施磷肥的措施,起到了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农民称磷肥为“灵肥”,迅速在农村推广运用。我在武汉市第二次土壤普查中,被市政府聘任为科学技术顾问组副组长。
从2022年开始,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是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方针下开展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国之大者”的特殊重要意义。因此,此次普查指导思想更明确,任务更具体,技术更先进,成果更精准。应用遥感技术,信息化手段,现代检验分析技术等现代科技,定能科学、规范、高效、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这对于“农田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严守18亿亩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建设高标准良田,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作者为市民革原顾问)